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带鱼

带鱼

《中药大辞典》:带鱼

药材名称带鱼

拼音Dài Yú

别名鞭鱼(《医林纂要》),带柳(《福清县志》),裙带鱼(《柑园小识》),海刀鱼、鳞刀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出处本草从新

来源为带鱼种动物带鱼

原形态体延长呈带状,甚侧扁,体前部背腹缘几呈平行状,向尾部渐细。体长约70厘米。头狭长,前瑞尖锐,背面以眼间隔处为最宽,侧面平坦,腹面狭窄,吻长而尖。眼中等大,位高,眼上缘达头背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凹。鼻孔小,每侧1个,长椭圆形,位于眼前方。口大,不倾斜,口裂后缘达于眼的下方。下颌长于上颌。牙发达,上颌前端有大犬牙2对,尖端具倒钩,闭口时可嵌入下颌窝内;下颌前端有犬牙2对,较上颌者小,闭口时露于口外。上下颌每侧各有侧扁而尖锐的牙齿1列。舌及犁骨均无牙。鳃耙细短,大小不规则。体光滑无鳞,侧线完全,在胸鳍上方,有显著弯曲,折向腹面,沿腹缘向后几成一直线。背鳍长,130~144,起点在鳃孔后上角前方,几沿背缘的全长。臀鳍107~113,仅刺尖外露。胸鳍短尖,11~12,位较低。无腹鳍。尾长,向后渐细,末端成鞭状。体银白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呈黑色。

生境分部栖于外海之中下水层,有洄游习性。分布很广,我国自黄、渤海至南海均有。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74克,蛋白质18.1克,脂肪7.4克,灰分1.1克,钙24毫克,磷160毫克,铁1.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1.9毫克。鲜带鱼每公斤含碘80微克。每100克含维生素A50国际单位。

咸带鱼食部100克含水分50克,蛋白质24.4克,脂肪11.5克,灰分13.9克,钙132毫克,磷113毫克,铁1.0毫克。

性味①《本草从新》:"甘,温。"

②《医林纂要》:"甘,咸,平。"

功能主治①《本草从新》:"补五脏,去风杀虫。"

②《食物宜忌》:"和中开胃。"

③《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虚,泽肤。"

注意①《药性考》:"多食发疥。"

②《随息居饮食谱》:"发疥动风,病人忌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带鱼

药材名称带鱼

拼音Dài Yú

英文名Cultlassfish

别名鞭鱼、带柳、裙带鱼、海刀鱼、鳞刀鱼、白带鱼

出处出自《本草从新

来源药材基源:为带鱼科动物带鱼的肉、鳞、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chiurus haumela (Forskal)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内脏,洗净,鲜用。

原形态带鱼,体带状,很侧扁。前部背腹缘几平行,体长一般50-70cm,大者长达120cm。头狭长,尖突吻尖长。眼中大,位高,眼间隔平坦,中央微凸。口大;平直,口裂后缘达眼下方。下颌长于上颌,突出。牙强大,侧扁而尖,两颌前端各有2对倒钩状大犬牙,上颌具侧牙10-13;下颌具侧牙12-14。鳃孔宽大,鳃耙(8-14)+(15-24),细短。体光滑,鳞退化为银膜。侧线于胸鳍上方显着下弯,沿腹缘伸达尾端。背鳍1285-145,起点在头后部,延达尾端。臀鳍88-13-13,完全由分离小棘组成,仅棘尖外露,第1鳍棘甚小。胸鳍11-12,短尖而低。无腹鳍。尾鞭状,尾鳍消失。体银白色,背鳍上关部及胸鳍浅灰色,具细小黑点。尾暗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为暖水性中下层回游鱼类,栖息于水深60-100m泥质海底。主食毛虾、乌贼及各种鱼类,白天沉至深处,夜间上浮表层。5-7月于河口外咸淡水区产卵,怀卵量3.5万-19.6万粒,浮性卵。秋末冬初,鱼群由背微南沿30-60m等深线进行越冬回游。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带鱼食部含水分,蛋白质,脂及,灰分,钙,磷,铁,硫胺素(thiamine),核黄素(riboflavine),烟酸(nicotinic acid),碘等。

性味味甘;性平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补虚;解毒;止血。主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疮疖痈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鱼肉煎汤或炖服,150-250g;或蒸食其油;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鱼鳞适量,敷患处。

注意不宜多食。

各家论述1.《本草从新》:补五脏,去风杀虫。

2.《食物宜忌》:和中开胃。

3.《随息居饮食谱》:暖胃,补虚,泽肤。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虎俐

    药材名称老虎俐拼音Láo Hǔ Lì别名把守天门、天下无敌手、不可摸、艾麻草、圆齿艾麻出处始载于《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全缘火麻树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cni

  • 麻妹条叶

    《中药大辞典》:麻妹条叶药材名称麻妹条叶拼音Má Mèi Tiáo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卫矛科植物粉背南蛇藤的叶。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治刀伤。麻

  • 枸骨树皮

    《中药大辞典》:枸骨树皮药材名称枸骨树皮拼音Gǒu Gǔ Shù Pí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枸骨的树皮。原形态形态详"枸骨叶"条。化学成分含***、皂

  • 谷蓼

    药材名称谷蓼拼音Gǔ Liǎo别名水珠草(《植物学大辞典》)。出处河南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露珠草的全草。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茎直立,光滑,节间的基部略膨大。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6~8厘

  • 黑果小檗

    《中药大辞典》:黑果小檗药材名称黑果小檗拼音Hēi Guǒ Xiǎo Bò别名刺黄柏、则热克(维名)。出处《新疆中草药手册》来源为小檗科植物黑果小檗的根、根皮及茎皮。春、秋采收。原形态落叶灌

  • 九味一枝蒿

    药材名称九味一枝蒿拼音Jiǔ Wèi Yì Zhī Hāo英文名all-grass of Manybractelole Bugle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苞叶筋骨草带根的葵

  • 石菖蒲

    《中国药典》:石菖蒲药材名称石菖蒲拼音Shí Chānɡ Pú英文名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别名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

  • 斑叶堇菜

    药材名称斑叶堇菜拼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饭汤子

    药材名称饭汤子别名跑路杆子、水茶子来源忍冬科饭汤子Viburnum setigerum Hance,以果实、根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性味根:微苦。功能主治果:健脾。主治脾胃

  • 沼生柳叶菜

    药材名称沼生柳叶菜拼音Zhǎo Shēnɡ Liǔ Yè Cài别名独木牛[藏名]、水湿柳叶菜来源柳叶菜科沼生柳叶菜Epilobium palustre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