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新木姜子

新木姜子

药材名称新木姜子

拼音Xīn Mù Jiānɡ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金毛新木姜子或浙江新木姜子的根或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Litsea aurata Hayata]2.Neolitsea aurata(Hayata)Koidz.var.chekiangensis(Nakai)Yang et P.H.Huang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1.金毛新木姜子乔木,高达14m。幼枝黄褐色或红褐色,有锈色短柔毛;顶芽圆锥形,鳞片外面被丝状短柔毛,边缘有锈色睫毛。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呈轮生状;叶柄长7-15mm,被锈色短柔毛;叶片长圆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8-14cm,宽2.5-4cm,先端镰刀状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革质,下面密被金黄色绢毛,稀具棕红色绢状毛。伞形花序3-5簇生于枝顶或节间;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破裂片4,椭圆形,长约3mm;能育雄蕊6,排成3轮,花丝基部有柔毛,第3轮基部腺体有柄,花药4室;雌花具雌蕊1枚,无毛,花柱明显,柱头盾状。果椭圆形,直径约8mm;果托浅盘状,直径3-4mm;果梗长5-7mm,先端略增粗,有稀疏柔毛。花期2-3月,果熟期9-10月。

2.浙江新木姜子与原变种不同在于:叶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较狭窄,宽0.9-2.4cm,下面薄被棕黄色丝状毛,毛易脱落,近于无毛,具***。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金毛新木姜子生于山坡林缘或杂木林中。

2.浙江新木姜子生于山地杂林中。

资源分布:1.金毛新木姜子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2.浙江新木姜子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及福建等地。

化学成分金毛新木姜子树皮中含有木姜子碱(laurolitsine),木姜子辛(litsericine),N-甲基本姜子辛(N-methyllitsericine),右旋番荔枝碱(anonaine)和左旋斑点亚洲罂粟碱(roemerine)。

性味辛;温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主脘腹胀痛;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9-30g,树皮9-12g;或研末冲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浆水

    药材名称浆水拼音Jiānɡ Shuǐ别名酸浆(《纲目》),酸浆水(《本经逢原》),米浆水(《中国医学大辞典》)。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用粟米加工,经发酵而成的白色浆液。制法取炊熟粟米,浸冷水中,待五、

  • 古钩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钩藤药材名称古钩藤拼音Gǔ Gōu Ténɡ别名半架牛、牛奶藤、大暗消、大叶百叶藤、白浆藤、白马连鞍、牛角藤、断肠草[广西]来源萝藦科白叶藤属植物古钩藤Cryptole

  • 青丝线

    药材名称青丝线拼音Qīnɡ Sī Xiàn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爵床科植物枪刀药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小灌木,高约1米。枝草质,棱柱状,被短柔毛,外表灰褐色,

  • 牛耳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耳草药材名称牛耳草拼音Niú ěr Cǎo别名绵还阳草、猫耳朵、石花子、崖青叶来源苦苣苔科旋蒴苣苔属植物牛耳草Boea hygrometrica (Bunge)R. B

  • 木芙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药材名称木芙蓉拼音Mù Fú Rónɡ别名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

  • 柿饼

    《中药大辞典》:柿饼药材名称柿饼拼音Shì Bǐnɡ别名干柿(《日华子本草》),柿花(《纲目》),柿干(《本草备要》)。出处《日用本草》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经加工而成的饼状食品,有白柿、乌

  • 沙生风毛菊

    药材名称沙生风毛菊拼音Shā Shēnɡ Fēnɡ Máo Jú英文名arenarial Saussurea出处始载于《甘肃中草药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沙生风毛菊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

  • 青荚叶茎髓

    药材名称青荚叶茎髓拼音Qīnɡ Jiá Yè Jīnɡ Suǐ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H.himalaica Hook.f .et Tho-ms.ex

  • 大花素馨花

    药材名称大花素馨花来源木犀科茉莉花属植物大花素馨花Jasminum officinale L. var. grandiflorum (L.) Kobuski (J. grandiflorum L.),

  • 三块瓦

    药材名称三块瓦拼音Sān Kuài Wǎ别名地海椒(《四川中药志》),老鸦酸(《湖南药物志》),麦穗七、钻地蜈蚣、断脚蜈蚣、大酸梅草(《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酢浆草科植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