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栘依

栘依

药材名称栘依

拼音Yí Yī

别名酸多李皮、多衣

出处《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栘依茎皮。初春取皮,晒干。

原形态常绿乔木,高5~10米。小枝粗壮,幼时有黄白色绒毛,渐脱落,红褐色或紫褐色。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或稍有浅钝锯齿,下面密生黄白色绒毛;叶柄长约1厘米,密生绒毛。花3~5朵丛生于小枝顶端;花梗短粗或近于无梗,果期伸长,密生绒毛;花白色,直径2.5~8厘米;萼筒钟状,外面密生黄白色绒毛。梨果较大,卵形或矩圆形,直径2~3厘米,萼裂片宿存;果柄较长。

本植物的果实(栘依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野沟边、溪旁或灌丛中。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酸涩,凉。

功能主治消炎,收敛,接骨。

复方①治大面积烧伤烫伤:栘依树皮熬膏外擦。

②治骨折:栘依鲜树皮和叶捣烂外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广东耳草

    药材名称广东耳草拼音Guǎnɡ Dōnɡ ěr Cǎo别名甜草来源茜草科广东耳草Hedyotis cantonensis [Oldenlandia cantonensis How],以全草入药。生境分

  • 万寿菊花

    药材名称万寿菊花拼音Wàn Shòu Jú Huā英文名Flower of Aztec Marigold别名臭芙蓉、金菊、黄菊、红花、柏花、里苦艾、蜂窝菊、金花菊、金鸡菊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

  • 尾花细辛

    药材名称尾花细辛拼音Wěi Huā Xì Xīn别名白三百棒、白马蹄香、魂筒草、铁螃蟹、花脸细辛、小麻药、土细辛、蜘蛛香、金耳环、马蹄香、马蹄金、白倒插花。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尾花细辛和花叶尾

  • 禾虫

    《中药大辞典》:禾虫药材名称禾虫拼音Hé Chó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原形态体细长稍扁,长40~80毫米,宽约5毫米,全体有60多个体节。前端背面到口

  • 东北延胡索

    《中药大辞典》:东北延胡索药材名称东北延胡索拼音Dōnɡ Běi Yán Hú Suǒ英文名RhizomaCorydalis Amurensis别名土元胡来源为罂粟科植物东北延胡索

  • 小獐毛

    药材名称小獐毛拼音Xiǎo Zhānɡ Máo别名马胖草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獐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eluropus pungens(M.Bieb.)C.Koch[Poa punge

  • 海蛤壳

    药材名称海蛤壳拼音Hǎi Há Ké别名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出处《饮片新参》来源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4~10月间捕捉。获得后去肉,洗净晒干。原形态

  • 翻白柴

    《中药大辞典》:翻白柴药材名称翻白柴拼音Fān Bái Chái别名木帚子(《中国树木分类学》),柳叶栒子(《经济植物手册》),把把柴(《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

  • 凤眼果壳

    《中药大辞典》:凤眼果壳药材名称凤眼果壳拼音Fènɡ Yǎn Guǒ Ké英文名风眼果荚(《岭南采药录》),苹婆壳(《广东中药》Ⅱ)。出处《广东中药》Ⅱ来源为梧桐科植物苹婆的果壳。

  • 六蛾戏珠

    药材名称六蛾戏珠别名挂苦绣球来源虎耳草科六蛾戏珠Hydrangea xanthoneur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化学成分含有对羟基苯甲酸(ρ-hydro-xybe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