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桐皮

桐皮

药材名称桐皮

拼音Tónɡ Pí

别名白桐皮(《药性论》),水桐树皮(《濒湖集简方》),桐木皮(《纲目》)。

出处《本经》

来源玄参科植物泡桐泡桐树皮

原形态泡桐(《纲目》),又名:白桐(陆玑《诗疏》),椅桐(陶弘景),黄桐(《本草图经》),白花桐(陈翥《桐谱》),花桐(《品汇精要》)。

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小枝粗壮,褐色,光滑。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0~15厘米,基部心形,先端尖或渐尖,全缘,上面初有短星状毛,瞬即光滑,下面密生灰黄色星状茸毛,脉光滑;叶柄长6~12厘米,有毛。花序圆锥状;花大,长达10厘米;萼卵状钟形,密被星状绒毛,5深裂,管部瞬即光滑,裂片肥厚而顶端稍尖,具宿存茸毛;花冠白色,内面有紫色斑点,管长7厘米,直径达4厘米,外面有星状毛,裂片几为四方形,上唇者较狭,下唇者较宽,端均有啮痕状齿或凹头;雄蕊4,2强,隐于花冠筒内,不具退化雄蕊;子房2室,花柱细长,内弯。蒴果本质,长圆形,长达7厘米。种子多数,扁而有翅。花期2~3月。果期8~9月。

多为栽培,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湖南、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②毛泡桐,又名:紫花桐(陈翥《桐谱》),冈桐(《纲目》),日本泡桐

叶全缘或具3~5浅裂。花外面淡紫色,有毛,内面白色,有紫色条纹。蒴果先端锐尖,长约2.3厘米。

分布东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区。

以上两种植物的嫩根或根皮(桐根)、木部(桐木)、叶(桐叶)、果实(泡桐果)、花(泡桐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化学成分泡桐树皮含丁香甙0.3%。

功能主治治痔疮,淋病,丹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五痔,杀三虫。"

②《别录》:"疗奔豚气病。"

③《药性论》:"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滋润。"

④《纲目》:"治恶疮,小儿丹毒,煎汁涂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或煎汁涂。

复方①治伤寒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补缺肘后方》)

②治跌扑伤损:水桐树皮(去青留白),醋炒捣敷。(《濒湖集简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箭刀草

    药材名称箭刀草拼音Jiàn Dāo Cǎo别名箭子草、紫威灵、白脚威灵仙、紫花地丁、黑继参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刺苞斑鸠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squarrosa (D. Do

  • 乌桕根皮

    药材名称乌桕根皮拼音Wū Jiù Gēn Pí英文名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别名木樟树、卷子树、白蜡树、蜡烛树来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

  • 黄秦艽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秦艽药材名称黄秦艽别名丽江金不换、金不换、大苦参、滇黄芩、黄龙胆来源龙胆科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寒。有毒

  • 羊角纽花

    《中药大辞典》:羊角纽花药材名称羊角纽花拼音Yánɡ Jiǎo Niǔ Huā出处《本草求原》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羊角拗的种子的丝状绒毛。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羊角拗"条。功能

  • 薤白

    《中国药典》:薤白药材名称薤白拼音Xiè Bái英文名BULBUS ALLII MACROSTEMONIS别名野薤、野葱、薤白头、野白头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

  • 硫化铅

    药材名称硫化铅炮制用真黑铅、硫磺细末各一斤。先将铅入铁锅中融化,即将硫磺末四五两撒在铅上,黄即发焰,急用铁铲拌炒,所熔之铅即结成砂子。其有未尽结者,又须将硫磺末接续撒其上,勿令火熄,仍不住拌融化之铅,

  • 硬骨凌霄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骨凌霄药材名称硬骨凌霄拼音Yìnɡ Gǔ Línɡ Xiāo别名竹林标、驳骨软丝莲、红花倒水莲来源紫葳科硬骨凌霄Tecomaria capensis (Thu

  • 橘饼

    《中药大辞典》:橘饼药材名称橘饼拼音Jú Bǐnɡ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福橘等的成熟果实,用蜜糖渍制而成。性味①《食物宜忌》:"味甘,性温。"②《随息居饮食谱》

  • 松蘑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蘑药材名称松蘑别名松蕈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松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 Zto et Imai) Sing [Cortinellus edods

  • 金银花子

    药材名称金银花子拼音Jīn Yín Huā Zǐ别名银花子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冬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nicer japonica Thunb.采收和储藏:秋末冬初采收,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