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毛叶肾蕨

毛叶肾蕨

药材名称毛叶肾蕨

拼音Máo Yè Shèn Jué

英文名all-grass of Hirsute Sword Fern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肾蕨科植物毛叶肾蕨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ephrolepis hirsutula (Forst.) Presl[Polypodium hirsutulum Fors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植株高45-110cm。根茎短而直立,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匍匐茎着生于根状茎上,暗褐色,被鳞片;叶片坚草质或纸质,阔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0-75cm,宽10-15cm,两端稍渐狭,一回羽状;下面沿中脉及小脉密被线状鳞片,上面被短毛;叶轴上面密被纤维状鳞片,下面疏被鳞片;羽片20-45对,彼此不覆盖,互生,近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上,中部羽片较大,阔披针形,长4-7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下侧圆形,上侧截形并突出成1个小三角状的耳片,边缘有疏钝齿,下部羽片较短,阔披针形,长3-4cm;侧脉纤细,2-3叉,先端有圆形水囊体。孢子囊群圆形,背生于每组侧脉上侧小脉的先端,靠近叶边;囊群盖圆形,有1个缺刻,膜质。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谷地及村边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区。

性味淡;凉

归经脾经

功能主治消积化痰。主小儿疳积;食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淡,性凉。有消积化痰的功能。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白花树皮

    药材名称老白花树皮拼音Lǎo Bái Huā Shù Pí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豆科植物羊蹄甲的树皮。全年可采。化学成分含鞣质10~15%。药理作用树皮及根有驱虫

  • 小木通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木通药材名称小木通拼音Xiǎo Mù Tōnɡ别名毛蕊铁线莲、过山龙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丝瓜花Clematis lasiandra Maxim.,以茎藤入药。秋季采收

  • 羌活鱼

    《中药大辞典》:羌活鱼药材名称羌活鱼拼音Qiānɡ Huó Yú别名秉氏鲵、杉木鱼(《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小鲵科动物山溪鲵的全体。夏、秋捕捉,捕得后用酒醉死,洗

  • 黄羊肉

    《中药大辞典》:黄羊肉药材名称黄羊肉拼音Huánɡ Yánɡ Ròu出处《饮膳正要》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肉。原形态黄羊(《饮膳正要》),又名:羳羊(《尔雅》),茧耳羊(《

  • 毒箭羊角拗

    药材名称毒箭羊角拗别名毒毛旋花子来源夹竹桃科毒箭羊角拗Strophanthus hispidus DC.,以种子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有栽培。化学成分种子含强心甙,毒毛旋花子甙。功能主治种子:有剧毒。强心

  • 蓝锡莎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蓝锡莎菊药材名称蓝锡莎菊拼音Lán Xī Shā Jú别名苦参[云南红河州]来源菊科锡莎菊属植物蓝锡莎菊Cicerbita cyanea (D. Don)Bea

  • 交让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交让木药材名称交让木别名画眉珠、虎皮楠来源交让木科交让木属植物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以种子及叶入药。秋季采,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凉。功能

  • 吐铁

    《中药大辞典》:吐铁药材名称吐铁拼音Tǔ Tiě别名泥螺(《纲目》),麦螺、梅螺(《闽中海错疏》),土螺(《医林纂要》)。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泊螺科动物泥螺的肉。5~9月间,于海滩上捕取。原形

  • 杯苋根

    药材名称杯苋根拼音Bēi Xià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杯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thula prostrata(L.) Bl.[Achyranthesprostrata L.」原

  • 破牛膝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牛膝药材名称破牛膝拼音Pò Niú Xī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Buch.-Ham. var. barbu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