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浙地黄

浙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浙地黄

药材名称浙地黄

别名鲜生地

来源玄参浙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

性味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鼻衄,热病口干。0.4~1两。

并外用治中耳炎:鲜生地捣汁滴耳。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浙地黄

药材名称浙地黄

拼音Zhè Dì Huánɡ

别名紫花地黄、鲜生地、蜜糖罐、野鲜地黄、天芥菜、秦氏地黄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天目地黄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chingii 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

原形态天目地黄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析被多细胞长柔毛。根茎肉质,黄褐色。茎单出或基部分枝。基生叶呈莲座状排列,叶片椭圆形,长6-12cm,宽3-6cm,纸质,两面疏被白色柔毛,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粗锯齿,先端钝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渐收缩成长2-7cm的具翅的柄;茎生叶外形与基生叶相似,向上渐变小。花单生;花梗长1-4cm,弯曲上升,与萼同被长柔毛及腺毛;萼齿5,披针形,先端略尖,后方2枚稍长;花冠紫红色,长5-7cm,外被长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长椭圆形,中间裂片较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长椭圆形,中间裂片较大;雄蕊后方1对稍短,花丝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对稍长,花丝无毛;花室长圆形,基部叉开成一直线;花柱先端扩大,先端尖或钝圆。蒴果卵形,长.4cm,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种子多数,卵形,具网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温热病高热烦躁;吐血衄血;口干;咽喉肿痛;中耳炎;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外用:适量,捣烂青;或捣汁滴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香茶菜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茶菜药材名称香茶菜拼音Xiānɡ Chá Cài别名蛇总管[广西]、蛇通管、小叶蛇总管、母猪花头、铁棱角[浙江]、铁角棱、棱角三七、铁钉角、铁秤锤、铁生姜、盘

  • 扁轴木

    药材名称扁轴木拼音Biǎn Zhóu Mù英文名root of Jerusalemthorn出处始载于《海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扁轴木的枝树皮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kinson

  • 黄石脂

    药材名称黄石脂拼音Huánɡ Shí Zhī别名黄符出处黄石脂始载于《本经》,列为上品。1.《吴普本草》云:“或生嵩山(今河南登封县北),色如豚脑、雁(《别录》作‘鹰’,一作&

  • 白薯莨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薯莨药材名称白薯莨拼音Bái Shǔ Lànɡ别名山仆薯、板薯、那亚、榜花薯、叶板茨、榜薯、野葛薯、山薯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白薯莨Dioscorea hisp

  • 苍条鱼鳖

    药材名称苍条鱼鳖拼音Cānɡ Tiáo Yú Biē别名蚂蝗连天蕨、拟石苇(《广西中兽医药植》),石豇豆(《陕西植药调查》),卧龙草、马牙齿、瓜子草、打不死、三百棒(《湖南药物志》

  • 砂生槐

    《全国中草药汇编》:砂生槐药材名称砂生槐拼音Shā Shēnɡ Huái别名蓟瓦[藏名]来源豆科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Wall.)Benth. ex Baker

  • 四里麻

    药材名称四里麻拼音Sì Lǐ Má英文名Hamate Calanthe别名千斤桩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钩距虾脊兰的根及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anthe hama

  • 陈皮

    药材名称陈皮拼音Chén Pí英文名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别名橘皮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及其栽

  • 铧尖草

    药材名称铧尖草拼音Huá Jiān Cǎo别名试剑草、铧口草、铧头草、紫花地丁、耳钩草、犁头草、鸡下颌草、鸡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铧尖菜、箭头草、红公鸡相打、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长萼堇菜

  • 垂丝海棠

    《中药大辞典》:垂丝海棠药材名称垂丝海棠拼音Chuí Sī Hǎi Tá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2月采收。原形态乔木,高达5米,树冠疏散。小枝幼时紫色,初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