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浮尸草

浮尸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来源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多茎委陵菜Potentilla poteroides Franch.的全草。春季采集,洗净晒干。

性味甘,温。

功能主治补虚,敛汗,止血。用于久病体虚,阴虚盗汗,血崩。

用法用量1~3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浮尸草

药材名称浮尸草

拼音Fú Shī Cǎo

英文名Silky Cinquefoil

出处始载于《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下江委陵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limprichtii J.Krause[P.poterioides auct.non Willd.ex Schlech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下江委陵菜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肥厚,圆柱形。花茎纤弱,基部弯曲上升,稀铺散,被疏柔毛及稀疏绵毛,下部常脱落近无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小叶4-8对,连叶柄长6-20cm,叶柄被疏柔毛及白色绢毛;小叶对生稀互生,有短柄或近无柄;托叶膜质,淡褐色,外被疏柔毛,常脱落,近无毛;小叶片卵形,椭圆卵形或长圆倒卵形,长1-2.5cm,宽0.5-1.5cm,叶缘有4-7个齿状裂片或锯齿,基部楔形或阔楔形,最下部小叶仅有2-3个齿牙状裂片,上面伏生疏柔毛或脱落近无毛,下面被灰白色绵毛及疏柔毛,纸质;茎生叶为掌状3小叶,小叶形状与基生上部小叶相似,托叶纸质,卵形,全缘。花两性;花序疏散,花梗纤细,被疏柔毛或绵毛;花直径1-1.5cm;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副萼片5,带状披针形或椭圆披针形,比萼片短,稀近等长。外被疏柔毛及白色绵毛;花瓣5,倒卵形,先端微凹,比萼片长0.5-1倍,黄色;花柱近顶生。瘦果光滑。花、果期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边石缝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四川等地。

性味甘;温

归经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敛汗,止血。主久病体虚,阴虚盗汗,崩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炖鸡或炖肉服。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温,无毒。用于男子弱症,女子崩带。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半拉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半拉子药材名称半拉子别名见风干来源榛科鹅耳枥属植物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Blume.,以果穗入药。秋季采,晒干。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食

  • 山棘豆

    药材名称山棘豆拼音Shān Jí Dòu别名泡泡草、尖叶棘豆、山泡泡、羚羊蛋来源豆科山棘豆Oxytropis oxyphylla DC.,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陕西、内蒙

  • 籼米

    《中药大辞典》:籼米药材名称籼米拼音Xiān Mǐ出处《本草蒙筌》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的种仁。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粳米"条。性味①《纲目》:"甘,温,无毒。"

  • 大叶酸藤

    药材名称大叶酸藤别名酸盘子、长叶酸藤果、马桂花来源紫金牛科大叶酸藤Embelia longifolia (Benth.) Hemsl.,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性味酸、涩,平

  • 红紫珠

    《中药大辞典》:红紫珠药材名称红紫珠拼音Hónɡ Zǐ Zhū别名野蓝靛(《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处《广西药植名录》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叶。原形态红紫珠,又名:对节树、小红米果、红叶紫

  • 野猪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猪胆药材名称野猪胆拼音Yě Zhū Dǎn别名山猪胆来源偶蹄目猪科野猪Sus scrofa L.,以胆汁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功能主治解毒消炎。外治疮肿,瘭疽,烫火伤。治烫火伤:黄

  • 山峰西番莲

    药材名称山峰西番莲拼音Shān Fēnɡ Xī Fān Lián别名石山南星、燕子尾。来源药材基源:为西番莲科植物山峰西番莲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siflorajugorum W.W.Smi

  • 毛竹

    药材名称毛竹拼音Máo Zhú别名江南竹、孟宗竹、南竹、茅竹、猫头竹、狸头竹来源禾本科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

  • 紫云英

    药材名称紫云英拼音Zǐ Yún Yīnɡ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翘摇来源豆科黄芪属植物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以根、全草和种子入药。夏秋采集,鲜用或晒干。性味微

  • 窄叶大戟

    《全国中草药汇编》:窄叶大戟药材名称窄叶大戟拼音Zhǎi Yè Dà Jǐ来源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窄叶大戟Euphorbia kaleniozenkii Czerniaev,以全草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