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滇常山

滇常山

《全国中草药汇编》:滇常山

药材名称滇常山

拼音Diān Chánɡ Shān

别名臭牡丹、矮桐子、臭茉莉、滇赪桐

来源马鞭草赪桐属植物滇常山Clerodendron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以入药。秋季采收根、叶,洗净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降血压。

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高血压。

叶:外用治痔疮,脱肛。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滇常山

药材名称滇常山

拼音Diān Chánɡ Shān

别名乌药臭牡丹(《滇南本草》),臭茉莉(《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茎叶。夏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落叶大灌木,高1~4米。枝暗红色,有纵向皮孔;幼枝密被污黄色短卷毛茸。叶对生,肾状卵形至卵形,长4~14厘米,宽4.5~12厘米,先端锐,渐尖,或圆形,基部心形或近截形,全缘或稍带波状,或具疏粗锯齿,两面均密生短柔毛,有臭气:叶柄密被污黄色或白色短毛茸。聚伞花序顶生;总花梗长3~5厘米,密生短卷毛茸;次生花梗基部具椭圆形苞片;花柄具线状苞片;花白色,略带红晕,长约1.4厘米;花萼钟形,紫绿色,外部密生短柔毛,先端5裂,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冠漏斗状,裂片5;雄蕊4,花丝细。花药背着;雌蕊1,子房球形,秃净,柱头2裂。核果球形或倒卵形,蓝黑色,包于宿萼内。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分布云南、四川。产于云南。

性状干燥茎叶,茎多切成斜片。老茎直径达1.5~2厘米,皮暗红色,具纵裂痕,皮孔不显:断面中心髓部较大,白色,木部微黄色。幼枝皮黄绿色,可见锈色毛茸;髓部直径达3毫米,外皮不易剥离,叶肾状卵形,被细茸毛,干燥后多皱缩卷曲。叶有臭气,味辛、微苦。以枝嫩、色绿者为佳。

性味①《滇南本草》:"性温,味辛苦。"

②《云南中草药选》:"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截疟,行气,利水。治疟疾,风湿,水肿,胀闷腹痛。

①《滇南本草》:"消胸膈膨胀,下气,利小便,消水肿,止气逆腹痛。"

②《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疟疾。"

③《云南中草药选》:"祛风活血,消肿,降压。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滇常山根一至二两。煎服。

②治高血压:滇常山根五钱至一两。水煎去渣,加米酒煮鸡蛋一个,内服。

③治痔疮,脱肛:滇常山叶煮水外洗。(选方出《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滇常山

药材名称滇常山

拼音Diān Chánɡ Shān

英文名Root of Yunnan Glorybower

别名乌药臭牡丹、臭茉莉、大臭牡丹、矮桐子、滇赪桐

出处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植物名实图考》:滇常山生云南府山中。丛生,高三、四尺,叶茎俱如木本。叶厚韧,面深绿,背淡青,茸茸如毛。夏秋间茎端开花,三葶并擢,一球数十朵,花如杯而有五尖瓣,翻卷内向,中擎圆珠,生青熟碧,盖花实并缀也。花厚劲,色紫红,微似单瓣红山茶花,但小如大拇指,不易落。宋《图经》海州常山,八月花红白色,子碧色,似山楝子丽小,微相仿佛。

来源药材基源:为马鞭草科植物滇常山的要、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rodendrum yunnanense Hu ex Hand.Mazz.s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滇常山,藻森,高1-3m。植株具臭味,幼枝、花序、叶及叶柄均密被黄褐色绒气,老枝毛渐脱落,有皮孔。单叶对生;叶柄1-6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形或心形,长4-14cm,宽3-10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心形,边缘具有不规则锯齿或波状齿,表面被糙毛,背面密生淡黄色或黄褐色短柔毛;侧脉4-5对,基部脉腋具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密集,顶生;苞片卵状椭圆形或披针形,长2-3.5cm,早落;小苞片线形,长1-2.2cm;花萼钟状,红色,长6-9mm,被茸毛及少数腺体,萼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至浅红色,花冠管短,多藏于花萼内,裂片5深裂,长圆形至卵圆形,长4-7mm;雄蕊4,与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熟时蓝黑色,径约7mm,其大部分被增大的红色宿存萼所包。花期4-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000 m的山坡疏林下、山谷沟边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多切成斜片。老茎直径1.5-2cm,皮暗红色,具纵裂痕,皮孔不明显,断面木部微黄色髓部较大,白色;幼枝皮黄绿色,有锈色毛茸,外皮不易剥离,为面髓部直径红 3mm。叶对生,皱缩卷曲,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4-14cm,宽4.5-12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截形,全缘或略呈波状,或有疏锯齿,两面有短柔毛;叶柄密被短毛茸叶气臭,味辛、微苦。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行气。。主风湿痹痛;水肿尿少;胞腹胀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复方①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滇常山根一至二两。煎服。②治高血压: 滇常山根五钱至一两。水煎去渣,加米酒煮鸡蛋一个,内服。③治痔疮,脱肛: 滇常山叶煮水外洗。 (选方出《云南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消胸肠膨胀,下气,利小便,消水肿,止气逆腹痛。

2.《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疟疾。

3.《云南中草药选》:祛风活血,消肿,降压。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豌豆

    药材名称豌豆拼音Wān Dòu别名豍豆(《四民月令》),寒豆(《品汇精要》),毕豆(《唐史》),雪豆(《广州植物志》)。出处《绍兴校定证类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豌豆的种子。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

  • 小飞蓬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药材名称小飞蓬拼音Xiǎo Fēi Pénɡ别名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来源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

  • 吉利子树

    药材名称吉利子树拼音Jí Lì Zǐ Shù英文名Root of Bilobed Grewia别名急糜子科、铜箍散、扁担木、孩子儿拳头、荀妃麻、棉筋条、二裂解宝叶、月亮皮、葛马麻、哨儿菜、圪柏麻葛荆麻

  • 红豆七

    药材名称红豆七拼音Hónɡ Dòu Qī别名通气跌打、风车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大花青藤的根或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gera grandiflora W.W.Smith et J.F

  • 刺叶苏铁

    药材名称刺叶苏铁拼音Cì Yè Sū Tiě来源药材基源:为苏铁科植物华南苏铁的根或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cas rumphii Miq.原形态树干圆柱形,高4-8m,稀达15m。上部有残存的

  • 黄藤叶

    药材名称黄藤叶拼音Huánɡ Ténɡ Yè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防己科植物黄藤的叶片。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苦,寒。"功能主治①《南宁市药物志

  • 百步还阳丹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步还阳丹药材名称百步还阳丹拼音Bǎi Bù Hái Yánɡ Dān别名鸟巢兰来源兰科兜被兰属植物二叶兜被兰Neottianthe cucullat

  • 耳水苋

    《全国中草药汇编》:耳水苋药材名称耳水苋别名水旱莲来源千屈菜科耳水苋Ammannia auriculata Will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长江流域各地。功能主治治急、慢性膀胱炎,白带过多。用法用量

  • 满江红根

    《中药大辞典》:满江红根药材名称满江红根拼音Mǎn Jiānɡ Hónɡ Gēn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来源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根。功能主治《贵州民间方药集》:"润肺,止咳。治肺痨

  • 鹤草芽

    药材名称鹤草芽来源为蔷薇科植物龙牙草Agrimonia pilosa Ledeb.的地下冬芽。于地上部分枯萎后采集(9~11月)直至翌年春植株萌发前(3~4月),挖出根部,取下冬芽,去掉地下根部,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