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狼尾草

狼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狼尾草

药材名称狼尾草

拼音Lánɡ Wěi Cǎo

别名狗尾草、戾草、光明草[湖南.江西]

来源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Spreng.,以根、根状茎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明目。用于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根或根茎1~2两,全草3~5钱。治目赤肿痛多用全草入药,余皆用根或根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狼尾草

药材名称狼尾草

拼音Lánɡ Wěi Cǎo

别名稂(《诗经》),童粱(《毛诗传》),孟、狼尾(《尔雅》),董蓈(《说文》),宿田翁、守田(陆玑《诗疏》),狼茅(《本草拾遗》),小芒草(《植物名实图考》),狗尾草(《分类草药性》),者鼠根、狗仔尾(《广州植物志》),大狗尾草、黑狗尾草(《四川中药志》)。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粗而硬。秆丛生,直立,高30~100厘米,花序以下常密生柔毛。叶精光滑,扁压,具脊;叶舌短小;叶片线形,长15~50厘米,宽2~6毫米,顶端长渐尖,通常内卷。穗状圆锥花序,长5~20厘米,主轴硬,密生柔毛;总梗长2~3毫米,密生柔毛;刚毛长1~2.5厘米,具向上微小糙刺,成熟后通常呈黑紫色,小穗通常单生,长6~8毫米;第1颖微小,卵形,脉不明显;第2颖具3~5脉,长为小穗的1/2~2/3;第1外稃草质,具7~11脉,与小穗等长,边缘常包卷谷粒;谷粒软骨质,披针形,与小穗等长;花药顶端无毛。颗果扁平长圆形,长约3.5毫米。花、果期秋、冬季。

生境分部多生长田岸、道旁或山坡。广布我国南北各地。

功能主治《湖南药物志》:"明目,散血。治眼目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狼尾草

药材名称狼尾草

拼音Lánɡ Wěi Cǎo

英文名Herb of Chinese Pennisetum

别名稂、童粱、孟、狼尾、守田、宿田翁、狼茅、芦秆莛、小芒草、狗尾草、老鼠根、狗仔尾、大狗尾草、黑狗尾草、光明草、狗尾巴草、芮草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狼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nisetum alopecuroides (L.) Spreng.[Panicum alopecur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狼尾草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粗壮。秆直立,丛生,高达30-120cm,在花序下常密被柔毛。叶鞘两侧压扁,基部彼此跨生,除鞘口有毛外,斜均光滑无毛;叶舌长不及0.5mm;叶片线形,长15-50cm,宽2-6mm,先端长渐尖,基部被疣毛。圆锥花序圆柱形,直立,长5-25cm,宽1.5-3.5cm;主轴短,密被柔毛;总梗刚毛粗糙,淡绿色或紫色,长1.5-3.5cm;小穗披针形式,常为单生,长6-8mm。成熟后通常呈黑紫色;每小穗有2小花,第1小花雄性或中性,第2小花两性;颖不等长,第1颖质薄而微小,第2颖有3-5脉,长为小穗的1/2-2/3,与第1外稃等长或稍短于外稃;第2外稃平滑,质纸质,等长或较短于第1外稃,除先端外边缘全着同质的内稃。颖果长圆形,长约3.5mm。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几遍全国。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寒冷湿气候。而旱,耐砂土。宜选择肥沃、稍湿润的砂地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种子繁殖:直播。2-3月,将种子均匀撒入整好的地上,盖一层细土。分株繁殖:将草带根挖起,切成数丛,按行距15cm×10cm开穴栽种,盖土浇水。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拔除杂草,每年施1-2次追肥,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

性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明目。主肺热咳嗽;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湖南药物志》:明目,散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打虫果

    药材名称打虫果拼音Dǎ Chónɡ Guǒ别名米汤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齿酸藤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vestita Roxb.[Samaravestita Kurz;

  • 当归藤

    《中药大辞典》:当归藤药材名称当归藤拼音Dānɡ Guī Ténɡ别名大力王、筛其蔃(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虎尾草(《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出处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来源为紫金牛

  • 丁锅树叶

    药材名称丁锅树叶拼音Dīnɡ Guō Shù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匙萼柏拉木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astus caualeriei Levl.et Va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 小茴香

    《中国药典》:小茴香药材名称小茴香拼音Xiǎo Huí Xiānɡ英文名FRUCTUS FOENICULI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

  • 笔筒草

    《中药大辞典》:笔筒草药材名称笔筒草拼音Bí Tǒnɡ Cǎo别名通气草(《草木便方》),眉毛草、土木贼(《分类草药性》),节节菜、接骨草(《福建民间草药》),锁眉草(《四川中药志》),节骨

  • 水菖蒲

    药材名称水菖蒲拼音Shuǐ Chānɡ Pú别名泥昌、水昌、水宿、茎蒲、白昌、溪荪、兰荪、昌蒲、昌阳泥菖蒲、蒲剑、水八角草、家菖蒲、臭蒲、大叶菖蒲、土菖蒲出处水菖蒲始载于《别录》。1.《本草经集注》云

  • 鹿衔草

    《中国药典》:鹿衔草药材名称鹿衔草拼音Lù Xián Cǎo英文名HERBA PYROLAE别名鹿蹄草、鹿含草、鹿安茶、鹿寿草、冬绿、破血丹、紫背金牛草[四川]来源本品为鹿蹄草科植

  • 独活

    《中国药典》:独活药材名称独活拼音Dú Huó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别名香独活、肉独活、川独活、资丘独活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

  • 蒲黄滓

    药材名称蒲黄滓拼音Pú Huánɡ Zǐ别名蒲萼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系蒲黄筛选后剩下的花蕊、毛茸等杂质。功能主治炒用,甚涩肠,止泻血及血痢。用法用量内服:作散剂,每服1~2钱。摘

  • 三叶木蓝

    《全国中草药汇编》:三叶木蓝药材名称三叶木蓝别名地蓝根来源豆科三叶木蓝Indigofera trifoliat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