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猬菊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宁夏。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用法用量5钱,配方用。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拼音Wèi Jú

别名大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老虎

    药材名称石老虎别名石参、岩五加、石丁香来源茜草科石老虎Hymenopogon parasiticus Wall. var. longiflorus How,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微苦、涩,

  • 浮石

    药材名称浮石拼音Fú Shí别名水花、白浮石、海浮石、海石、水泡石、浮水石、大海浮石出处1.浮石始载于《日华子》。2.《嘉佑本草》附于“石蟹”下。3.《纲目》曰:“浮石乃江海间细沙水沫凝聚,日久结成者

  • 小花青藤

    药材名称小花青藤拼音Xiǎo Huā Qīnɡ Ténɡ别名黑九牛、鹰爪、九牛藤、翅果藤。来源药材基源:为莲叶桐科植物小花青藤的根及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ligera parviflora Du

  • 黄梢蛇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梢蛇药材名称黄梢蛇拼音Huánɡ Shāo Shé别名灰鼠蛇、过树蛇、上竹龙、黄肚蛇、索蛇、过树榕来源有鳞目游蛇科灰鼠蛇Ptyas korros (Schle

  • 骆驼蹄瓣

    药材名称骆驼蹄瓣别名蹄瓣根来源蒺藜科霸王属植物豆叶霸王Zygophyllum fabago L.,以根入药。夏秋采挖,晒干或蜜炙。性味辛,凉。功能主治止咳祛痰,止痛消炎。用于支气管炎,感冒,牙痛,顽固

  • 海杧果

    药材名称海杧果拼音Hǎi Mánɡ Guǒ别名黄金茄、牛心荔、牛心茄、山杧果来源夹竹桃科海杧果Cerbera manghas L.,以树液入药。生境分部台湾、广东、广西。化学成分核仁含氢氰酸

  • 四方盒子草

    药材名称四方盒子草别名羊肝狼头草、蕨芨花、还阳草来源玄参科四方盒子草Pedicularis rex C. B. Clarke,以根、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甘、微苦,温。功能主治

  • 银丝杜仲

    《全国中草药汇编》:银丝杜仲药材名称银丝杜仲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游藤卫矛Euonymus vagans Wall.树皮灰色,折断后有弹性白丝,以树皮入药。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补肾。用于风湿性腰痛,肾虚腰

  • 五凤朝阳草

    《中药大辞典》:五凤朝阳草药材名称五凤朝阳草拼音Wǔ Fènɡ Zhāo Yánɡ Cǎo别名羊肝狼头草、四方盒子草(《贵州民间药物》),风尾参、还阳草、蒿枝龙胆草(《云南中草药》

  • 牛舌头

    药材名称牛舌头拼音Niú Shé Tou别名苣荬菜(《植物名实图考》),野苦荬(《广州植物志》),山苦荬(《广西中草药》),牛舌片(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