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绵萆薢

绵萆薢

《中国药典》:绵萆薢

药材名称绵萆薢

拼音Mián Bì Xiè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或福州薯蓣Dioscorea futschauensis Uline ex R. kunth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斜切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2~5mm。外皮黄棕色至黄褐色,有稀疏的须根残基,呈圆锥状凸起。切面灰白色至浅灰棕色,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质疏松,略呈海绵状。气微,味微苦。

鉴别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单粒卵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突,有的呈瘤状,直径10~7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点状、层纹大多不明显。草酸钙针晶多成束,长90~21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壁略增厚,纹孔明显。木栓细胞棕黄色,多角形,壁平直。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肾、胃经。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法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绵萆薢

药材名称绵萆薢

拼音Mián Bì Xiè

英文名Rhizoma Dioscoreae Septemlobae

别名萆薢萆薢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解Dioscorea septemloba Thunb.的根茎。秋、冬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茎左旋,圆柱形。单叶互生,叶形变异较大,有时一株从基部至顶部全为三角状心形,全缘或微波状,上面被白色粗毛,有时基部为掌状心形,边缘5~9深裂,中裂或浅裂,至顶部为三角状心形,不裂,叶脉多数和为9,叶干后不变黑。雄花序为圆锥花序,雌花序为下垂圆锥花序。蒴果宽倒卵形,翅长1.3~1.5cm,宽2~2.5cm,干后棕褐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疏林或灌丛中。主产浙江、福建、江西。

化学成分含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另含有原薯蓣皂甙(protodioscin)、原纤细薯蓣皂甙(protogracillin, kikubasaponin)及甲基原纤细薯蓣皂甙。

性味性平、味苦。

功能主治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备注同属植物福州薯蓣D.futschauensis Vline的根茎同作绵萆薢入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绵萆薢

药材名称绵萆薢

拼音Mián Bì Xiè

英文名Severlobed Yam

别名畚箕斗、山畚箕、山薯、狗粪棵、大萆薢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oscorea septemloba J.Q.Xi,M.Mizuno et W.L.Zhao. 2.Dioscorea futschuensis Uline ex R.Knuth

采收和储藏:秋、冬一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1.绵萆薢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生,分枝,粗大,直径2-5cm,干后质地疏松,海棉状,外皮灰黄色,生多数细长须根。茎左旋,圆柱形。单叶互生;叶片稍革质,形态变化较大,基部叶掌状深心形,上部叶片卵形,边缘波状或全缘,下面网脉明显,两面疏被白硬毛。雄花序腋生,总状,雄花有梗,与花被共长4-5mm;花被新鲜时橙黄色,干后褐色;雄蕊6,有时仅3枚发育。蒴果成熟时反曲下垂,翅近半圆形,先端微凹,基部圆形,长1.5-1.8cm,宽约1.2cm。种子扁卵圆形,直径4-5mm,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6-7月,果期7-10月。 2.福州薯蓣 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根茎横走,不规则长圆柱形,外皮黄褐色。茎左旋。单叶互生;叶片稍革质,形状变化较大,基部叶掌状深心形,不等,7浅裂,上部叶片卵状三角形。边缘波状或近全缘,下面网脉明显,两毛疏被白硬毛。雄花序腋生,总状,雄花有梗,与花冠共长4-5mm;花冠新鲜时橙黄色,干后褐色;雄蕊6,有时仅3枚发育。蒴果成熟时反曲下垂,翅近半圆形,先端凹,端基部圆形,长1.5-1.8cm,宽1-1.2cm。种子扁卵圆形,直径4-5mm,四周围有薄膜状翅。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绵萆薢生于海拔450-700m的山坡路旁疏林下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1.绵萆薢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江西。

性状(1)绵革薢 根茎多为纵切或 切的圆片,大小不等,厚2-5mm;外皮黄棕色,较厚,周边多卷曲,切面浅黄白色,粗糙。有黄棕色点状维管束散在。质疏松,略呈海棉状。气微,味微苦辛。 (2)福州薯蓣 根茎呈不规则长圆柱形,长6-16cm,直径1-4.5cm。表面凹凸不平,黄褐色,具不规则皱缩钩纹及分散瘤状突起的茎痕。质坚硬,难折断。商品多切成薄片,厚2-3mm,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粉性,散有点状维管束。质较疏松,略呈海绵状。气微,味微苦辛。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1)绵革薢 外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中散有粘液细胞,长 100-140μm,直径约 10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维管束散在,外韧型,皮层和中柱的薄壁细胞间有明显的间隙,细胞中含淀粉粒,圆形或卵圆形,长17-25μm,脐点点状。 (2)福州薯蓣 与绵萆薢相似。唯木栓细胞层下方的皮层细胞木质化,具壁孔。淀粉粒较大,长径40-58μm,短径17-27μm,脐点横裂缝状。 粉末特征:淡黄棕色。淀粉粒多,单粒卵圆形、椭圆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端尖,有的圣瘤状,直径 10-70μm,脐点裂缝状、人字状、点状,层纹大多不明显。草酸钙针晶多成束,长90-210μm。薄壁细胞多角形,椭圆形或长方形,壁略增厚,纹孔明显。木柱细胞棕黄色,多角形,壁平直。

化学成分福州薯蓣根茎含甾体皂甙,白花延龄草甙(trillin),薯蓣皂甙(dioscin),纤细薯蓣皂甙(gracillin)。从其酸水解物中分离得到:薯蓣皂甙元(diosgen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薯蓣皂甙元棕榈酸酯(diosgenin palmitate),△3.5-脱氧替告皂甙元(△3.5-deoxytigogenin)。

鉴别理化鉴别(1)取粉末2g,加水30ml,水溶加热10min,滤过。取滤液2ml置具塞试管中,振摇1min。产生大量的蜂窝状泡沫,放置10min,泡沫未有明显的消失。(检查皂式)(2)取上述滤液,加入2%红细胞混悬液5-10滴,放置数分钟,血细胞逐渐被溶解而使溶液呈淡红色透明状。(检查皂甙)。

(3)取本品粉末2g,加80%乙醇加热浸提,滤过。滤液蒸去乙醇,放冷,残渣溶于少量醋酸中,加醋酐和浓硫酸,应显紫红色。(检查皂式) (4)薄层色谱 取本品粉末1g,2mol/L盐酸约10ml,加热水解4h,滤过。残渣用水洗至中性,60℃真空干燥2h,加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4h,提取液蒸干后加氯仿2ml溶解作供试液;另取薯蓣皂甙元和25一异螺甾-3.5-二烯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含lmg作对照。各取10μl点于同一硅胶-10%CMC板上,用氯仿-丙酮(93:7)展开,喷雾3%磷钼酸醇试液,加热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沥;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土丹参

    药材名称土丹参拼音Tǔ Dān Shēn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荞麦地鼠尾草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杂质,晒干。

  • 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梅核仁药材名称梅核仁拼音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qu

  • 圆叶乌头

    药材名称圆叶乌头拼音Yuán Yè Wū Tóu英文名Rotundleaf Monkshood别名草乌、准噶尔乌头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圆叶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黄花木

    《中药大辞典》:黄花木药材名称黄花木拼音Huánɡ Huā Mù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黄花木的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打下种子。原形态灌木,高1~3米。茎圆柱形,

  • 黑节草

    《中药大辞典》:黑节草药材名称黑节草拼音Hēi Jié Cǎo别名大黑节草、肝炎草、小接骨丹、大接骨草、四棱草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茜草科植物脉耳草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 金橘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橘药材名称金橘拼音Jīn Jú别名金枣、牛奶橘来源芸香科金橘Fortunella margarita (Lour.)Swingle,以根、果实入药。生境分部南部地区。性

  • 大阳关

    药材名称大阳关拼音Dà Yánɡ Guān别名棠菊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广西斑鸠菊的根、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nonia chingiana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

  • 野靛青

    《中药大辞典》:野靛青药材名称野靛青拼音Yě Diàn Qīnɡ别名项开口、白牛膝、大青、九头狮子草、高山辣椒、大叶辣椒草、黄丁苦草、对叶接骨草、绿骨大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浙江

  • 三花枪刀药

    药材名称三花枪刀药别名大青草[四川西昌]、小九头来源爵床科三花枪刀药Hypoestes triflora Roem. et Schult.,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微涩,凉。功能主治清热解

  • 猕猴骨

    药材名称猕猴骨拼音Mí Hóu Gǔ别名猴骨(《贵州民间方药集》),申骨(《四川中药志》)。出处《证类本草》来源为猴科动物猕猴的骨胳。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剥去皮毛(四肢不去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