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聚藻

聚藻

药材名称聚藻

拼音Jù Zǎo

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

出处本草图经》在"海藻"条引陆玑《诗疏》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种……一种茎如钗股,叶如蓬蒿,谓之聚藻……"《品汇精要》在引述上文后,又云:"二藻但能茹而已,非海中所生者。"说明聚藻是一种淡水生植物。《纲目》载:"藻有二种,水中甚多……聚藻,叶细如丝及鱼鳃状,节节连生……"并附有鳃草图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truiogtkkyn soucatyn L.

采收和储藏:从4月至10月,隔2个月采收1次,每次采收池塘中1/2的聚藻,鲜用,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穗状狐尾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节上生须根。茎圆柱形,伸长,常分枝,依水的深浅不同而长度不一,节间长3-4cm。叶4枚轮生;无柄;深绿色,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3cm,羽状深裂,裂片线形,细密,13-20余对,互生和近对生。穗状花序顶生,长5-10cm,挺立于水面,果期沉于水中;花单性,4至多数轮生,雌雄花同株;雄花居上部,苞片绿色,边缘红色,长圆形,小苞片卵形,萼管钟状,花萼4,卵状三角形,花瓣4,红色变绿,舟状匙形,早落,雄蕊8,淡绿色或黄绿色,长2mm;雌花生下部,萼管几平截或具浅齿,花瓣4,卵圆形,先端钝,粉红色,早落,子房下位,4室,柱头4,羽状,向外反转。果球形,直径1.5-3mm,分成4个分果爿。花期4-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湖泊、沟渠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聚藻为水生植物,生于沼泽或水塘中。喜水和温暖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忌干旱。在具有一定肥力的池塘中生长为宜。

栽培技术 用插茎繁殖。一般水深在40-80cm的池塘,池底淤泥层厚20-30cm,水位变化不大的水域都可种植。在4月上旬,水温15℃以上时,将茎插入泥中约15cm左右,任其蔓延。注意精除杂草和各种水生动物,如鱼类,螃蟹等。

化学成分含大量的脱植基叶绿素(chlorophyllide)。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热病烦渴;赤白痢;丹毒;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剑叶铁树

    药材名称剑叶铁树拼音Jiàn Yè Tiě Shù别名小叶铁树、剑叶万年青、细叶朱蕉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剑叶朱蕉的叶或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dyline stricta Emdl.采

  • 蜘蛛抱蛋

    《全国中草药汇编》:蜘蛛抱蛋药材名称蜘蛛抱蛋拼音Zhī Zhū Bào Dàn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赶山鞭、斩龙剑来源百合科蜘蛛抱蛋属植物蜘蛛抱蛋Aspidis

  • 簝叶竹根

    《中药大辞典》:簝叶竹根药材名称簝叶竹根拼音Liáo Yè Zhú Gēn别名簝叶根(《分类草药性》)。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禾本科植物金佛山赤竹的根。原形态金佛山赤竹,

  • 野冬青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冬青果药材名称野冬青果拼音Yě Dōnɡ Qīnɡ Guǒ来源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 (L.)Skeels 及短序蒲桃S. brachythyr

  • 排骨灵

    《全国中草药汇编》:排骨灵药材名称排骨灵拼音Pái Gǔ Línɡ别名满山香来源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排骨灵Fissistigma bracteolatum Chatterjee,以

  • 番木瓜

    《全国中草药汇编》:番木瓜药材名称番木瓜拼音Fān Mù Guā别名木瓜[两广]来源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以果实入药。全年可采,生食或熟食,或切片晒干。

  • 倒心叶桃叶珊瑚

    药材名称倒心叶桃叶珊瑚拼音Dǎo Xīn Yè Táo Yè Shān Hú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倒心叶珊瑚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ucuba obcordata(Rehd.)Fu采收和储藏

  • 牛嗓管树

    药材名称牛嗓管树拼音Niú Sǎnɡ Guǎn Shù别名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出处《云南中草药选》来源

  • 通骨消

    药材名称通骨消拼音Tōnɡ Gǔ Xiāo别名白狗肠(《广西中药志》)出处《广西中药志》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大花老鸦嘴的根。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原形态稍木质大藤本,幼茎密被粗糙的短毛,节明显,略膨大。叶

  • 水线草

    药材名称水线草拼音Shuǐ Xiàn Cǎo出处《植物名实图考》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的全草。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原形态水线草,又名:伞房花耳草。一年生、披散、纤弱草本,高15~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