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蛇目菊

蛇目菊

药材名称蛇目菊

拼音Shé Mù Jú

英文名all grass of Planis corepsis

别名孔雀草波斯菊、痢疾草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两色金鸡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epsis Tinctoria Nut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两色金鸡菊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具细棱,无毛,上部稍有分枝。叶对生:叶片二回羽状分裂,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部和中部叶有柄;上部叶少有分裂,无叶柄。头状花序生于枝端,直径约3cm,梗纤细,长3-8cm;总苞片2层,外层总苞片较内层稍短,为线状长椭圆形,长约2mm,内层总苞片卵圆形,长5-6mm;舌状花1层,不育或少育,舌片黄色或上部黄色,基部呈深棕色,倒卵形,先端3浅裂;管状花两性,能常阴孕育,棕红色。瘦果线状长椭圆形,稍弯曲,无翅,无芒。花期6-8月。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

化学成分根含十三碳-11-烯-3,5,7,9-四炔(tridec-11-en-3,5,7,9-tetrayne),顺式-苯基庚-2-烯-4,6-二炔-1-醇-乙酸酯(cis -7-phenylhept-2-en-4,6-diyn-1-ol acetate)[1],1-羟基丁香油酚-4-异丁酸酯(1-hydroxy-eugenol-4-isobutyrate),1,2-环氧(Z)-松柏醇-4-异丁酸酯[1,2-epoxy-(Z)-coniferyl alcohol-4-isobutyrate][2,3。双含黄酮甙:黄诺马甙(flavanomarein)[4]。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清湿热;解毒消痈。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能。用于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狼喉靥

    《中药大辞典》:狼喉靥药材名称狼喉靥拼音Lánɡ Hóu Yè别名狼喉结(《圣惠方》)出处《纲目》来源为犬科动物狼的甲状腺体。功能主治《圣惠方》:"治噎病。曝干

  • 虾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虾筏草药材名称虾筏草拼音Xiā Fá Cǎo别名水串草来源柳叶菜科岩生柳叶菜Epilobium cephalostigma Haussk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

  • 黄花稔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花稔药材名称黄花稔拼音Huánɡ Huā Rěn别名黄花地桃花、地膏药、黄花母、千斤坠、枚叶草、山鸡绸、土黄芪[福建]、细迷马桩棵、素花草来源锦葵科黄花稔属植物白背黄花

  • 鲎肉

    《中药大辞典》:鲎肉药材名称鲎肉拼音Hòu Ròu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肉。原形态东方鲎,又名:鲎鱼(《广志》)。体长70余厘米,宽约30厘米,全体深褐色,头胸及腹

  • 两色鳞毛蕨

    药材名称两色鳞毛蕨拼音Liǎnɡ Sè Lín Máo Jué英文名Bisset Wood Fern别名两色耳蕨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鳞毛蕨科植物两色鳞毛蕨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

  • 紫茉莉

    药材名称紫茉莉拼音Zǐ Mò Lì别名胭脂花、胭粉豆、水粉花、粉子头、夜娇娇、夜晚花、入地老鼠来源紫茉莉科紫茉莉属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以根及全草入药。秋

  • 玉帘

    药材名称玉帘拼音Yù Lián别名白菖蒲莲、肝风草、葱兰来源石蒜科玉帘Zephyranthes candida Herb.,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南方栽培。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平肝熄

  • 甘菊花露

    药材名称甘菊花露拼音Gān Jú Huā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菊花的蒸馏液。原形态形态详"菊花"条。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甘苦:微寒,无毒。

  • 石南实

    《中药大辞典》:石南实药材名称石南实拼音Shí Nán Shí别名鬼目(《本经》)。出处《本经》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石楠的果实。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石南叶"

  • 柳叶剑蕨

    药材名称柳叶剑蕨拼音Liǔ Yè Jiàn Jué别名肺痨草、石虎出处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来源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柳叶敛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xogramme salicif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