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野花椒皮

野花椒皮

药材名称野花椒皮

拼音Yě Huā Jiāo Pí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皮或茎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nthoxylum simulans Hance

采收和储藏:春、夏、秋季剥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花椒灌木,高1-2m。树干有时无刺,枝通常有皮刺及白色皮孔,皮刺基部肩宽可达2cm。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厚纸质;叶轴边缘有狭翅和长短不等的皮刺;小叶柄极短,项生小叶具柄,长0.5-1cm;小叶片5-11,卵圆形、卵状长圆形或广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缘有细钝锯齿,两面及齿缝处均有透明腺点,上面密生短刺状刚毛,以中脉处最明显。聚伞状圆锥花序项生,长1-5cm;花单性,花被片5-8,一轮;雄花雄蕊5-7稀为4或8,药隔须面现成三棱形,具深色腺点1颗,花盘环形而增大;雌花心皮2-3,稀为1,背缝具腺点1颗,花柱外弯,柱头略成钝三角形。成熟的心皮1-2,少为3,红色至紫红色,表面密集半透明的腺点,干后浮突,有短柄,长约2.5mm。种子近球形,径约4mm,黑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6-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m以下的灌丛中,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及辽宁、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化学成分根含生物碱茵芋碱(skimmianine),加锡弥罗果碱(edulinine),左旋-7-去羟基日巴里尼定(ribalinine),阿瑞罗甫碱(araliopsine)。

根皮含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氧化白屈菜红碱(oxychelerythrine),N-乙酰基番荔枝碱(N-acetylanonaine),茵芋碱(skimmianine),γ-崖椒碱(γ-fag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木兰花碱(magnofflorine),8-甲氧基-N-甲基二甲吡喃并喹啉酮(8-methoxy-N-methylflindersine)和木脂素芝麻素(sesamine),还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药理作用1.对横纹肌的作用 野花椒水溶性生物碱1mg/ml以2ml/min给家兔静注,发现家兔垂头现象的平均用药量为10.86mg/kg。这种作用可逆,并可被新斯的明对抗。9.4mg/kg给狗注射,可见明显肌松作用。雏鸡肌注可先风痉挛性麻醉,2min后呈松弛性麻痹。15-20mg/kg静注,可使家兔胫前神经-胫前肌收缩减弱,主要是神经脂肉接点被阻断,此作用亦可被新斯的明阻断。

0.05-0.1mg野花椒提取的“D水”部分对未孕大鼠离体子宫有一定兴奋作用,0.015-0.1mg对家兔离体肠这有张力增加并产生节律性收缩的作用。

2.其他作用 水溶性生物碱10mg/kg静注可使麻醉狗血压迅速下降,1min后心电图有频发性早搏,30min后逐渐恢复。

非水溶性部分有提高痛阈作用。

3.毒副反应 水溶性生物碱给小鼠腹腔注射,以筒化机率法测得LD50为19.85±0.027mg/kg;静脉注射,以序贯法测得LD50为3.61mg/kg。家兔连续静注3次,心、肝、肾可见轻度混浊和脂肪变,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解毒。主风寒湿痹;筋骨麻木;脘腹冷痛;吐泻;牙痛;皮肤疮疡;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骨服:煎汤,6-9g;或研末,2-3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碎兰花根

    药材名称碎兰花根拼音Suì Lán Huā Gēn别名癞疙宝草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细锥香茶菜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bdosia coetsa(Buch.Ham.ex D.Don)Har

  • 短萼蜂斗草

    药材名称短萼蜂斗草拼音Duǎn è Fēnɡ Dòu Cǎo别名田螺掩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短萼蜂斗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onerila alata Chun et How ex C.

  • 莲座革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莲座革菌药材名称莲座革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革菌科革菌Thelephora vialis Schw.,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部生于树林内地上。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追风散寒,舒筋

  • 河鲀鱼

    药材名称河鲀鱼拼音Hé Tún Yú别名鲀鱼、气泡鱼、斑圆鲀、眼斑河豚、河鲀、河豚、虫纹东方鲀、廷巴鱼、气泡鱼、红鳍东方鲀来源鲀形目鲀科鲀鱼Spheroides ocel

  • 野花椒根

    药材名称野花椒根拼音Yě Huā Jiāo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野花椒的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花椒叶"条。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

  • 水苦荬根

    药材名称水苦荬根拼音Shuǐ Kǔ Mǎi Gēn出处《本草图经》来源玄参科植物水苦荬的根。原形态详"水苦荬"条。性味微苦辛,寒。功能主治主风热上壅,喉咽肿痛及项上风疬,以酒磨服。

  • 红花小独蒜

    药材名称红花小独蒜拼音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别名小白及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红花小独蒜的假鳞茎。

  • 羖羊角

    《中药大辞典》:羖羊角药材名称羖羊角拼音Gǔ Yánɡ Jiǎo出处《本经》来源为牛科动物雄性山羊或雄性绵羊的角。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小白鼠接种艾氏腹水癌后9天,灌胃给予绵羊角100%煎剂,

  • 漆叶

    《中药大辞典》:漆叶药材名称漆叶拼音Qī Yè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漆树科植物漆树的叶。随时可采。化学成分含槲毒素。性味《陆川本草》:"辛,温,微有小毒。"功能主治治紫云

  • 串珠耳叶苔

    药材名称串珠耳叶苔拼音Chuàn Zhū ěr Yè Tái别名列胞耳叶苔、地蓬草、树青苔来源药材基源:为耳叶苔科植物串珠耳叶苔的植物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ullania tamarisc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