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野黄皮

野黄皮

《中药大辞典》:野黄皮

药材名称野黄皮

拼音Yě Huánɡ Pí

别名接骨木(《广西药植名录》),山黄皮、假黄皮(《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山茴香(《贵州药植目录》)。

出处《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全年可采。

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8米,全株有香气,以叶为甚。树皮灰褐色,有灰白色斑块,嫩枝有斑点。单数羽状复叶聚生枝顶,长15~40厘米;小叶5~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或尾状尖而钝头,基部钝斜或为阔楔形至楔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缉有明显的圆锯齿,稀为细小而不大明显;叶柄带红色,长约0.5厘米。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淡黄色;萼片4,稀为5,广卵形;花瓣4~5,长圆形;雄蕊8,稀为10;子房近圆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与花柱等宽,略成4棱。果近圆形,比豌豆略大,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种子1~4粒。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石灰岩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化学成分根皮含欧芹属素乙、齿叶黄皮亭、去甲齿叶黄皮亭。

药理作用欧芹属素乙与佛手柑内酯同为呋喃香豆精类,皆属"光活性"物质,毒性较佛手柑内酯为大,而较花椒毒素为小。慢性毒性有胃肠刺激,脾及肾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大鼠服欧芹寓素乙后,出现于大便中,而皮肤中则无,故有人认为它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肤中)。

性味《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疏风理气,除湿和瘀。治感冒,麻疹,哮喘,胃痛,风湿,水肿,扭挫伤折脱臼。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麻疹,骨断,脱臼。"

②《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解表祛风,化气止痛,除湿消肿。治感冒高热,疟疾,水肿,胃痛,骨折,扭伤,关节炎,湿痒。"

③《贵州药植名录》:"治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

复方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精、淡竹叶,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②治全身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并内服萝卜子二次,每次三钱。(《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黄皮

药材名称野黄皮

拼音Yě Huánɡ Pí

英文名leaf or root of Dentate Wampee

别名黄皮、假黄皮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齿叶黄皮及粗齿叶黄皮的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usena dunniana Levl.[C.willdenowii Levl.;C.dentata (Willd.)auct.non Roem.]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右采收,叶,鲜用;根,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1.齿叶黄皮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约3m。全株有香气,以叶为甚。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聚生于枝顶,长15-40cm;小叶柄带红色,长4-8mm;小叶5-15,卵形、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5-9cm,宽2.5-4cm,先端急尖或渐尖,或尾状尖而钝头,基部钝斜或为宽楔形至楔形,两侧略不对称,边缘有明显的圆锯齿,上面深绿,下面浅绿,近于无毛。聚伞圆锥花序腋生;花柄无毛;萼片4,稀为5,广卵形,长不超过1mm;花瓣4-5,白色,长圆形,长3-4mm;子房上位,近圆球形,花柱比子房短,柱头略成四棱。浆果近圆球形,直径6-10mm,紫黑色或暗紫色;每果有种子1-4颗。花期夏季,果期秋季。

2.粗齿叶黄皮本种与齿叶黄皮区别在于:花轴、叶轴及小叶片均被长柔毛,也有小叶片因毛脱落而无毛,但在边缘则有少数长柔毛,小叶片质地较正种为厚而大,边缘常为不规则的浅波状或具不明显的钝锯齿。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石灰岩石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贵州、云南。

化学成分根皮含欧前胡内酯(imperatorin),齿叶黄皮素(dentatin),去甲齿叶黄皮素(nordentatin)。

药理作用欧芹属素乙与佛手柑内酯同为映哺香豆精类,皆属光活性物质,毒性较佛手柑内酯为大,而较花椒毒素为小。慢性毒性有胃肠刺激,脾及肾上腺的出血,肝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及坏死。大鼠服欧芹属素乙后,出现于大便中,而皮肤中则无,故有人认为它治疗白癜风的效果不及花椒毒素(可至皮肤中)。

性味微辛;苦;性温

归经肺;肝;肾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除湿消肿;行气散瘀。主感冒;麻疹;哮喘;水肿;胃痛;风湿痹痛;湿疹;扭挫伤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叶捣烂敷。

复方①治感冒高热:山黄皮桑枝香薷、淡竹叶,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②治全身水肿:山黄皮、老松皮、麦秆、紫苏梗、蝉蜕,煎水外洗,并内服萝卜子二次,每次三钱,(《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青榨槭

    药材名称青榨槭拼音Qīnɡ Zhà Qì英文名David Maple别名光陈子、飞故子、鸡脚手、五龙皮。出处始载于《经济植物手册》。来源药材基源:为槭树科植物青榨槭的根、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

  • 广东升麻

    《中药大辞典》:广东升麻药材名称广东升麻拼音Guǎnɡ Dōnɡ Shēnɡ Má出处《广东中药》来源为菊科植物麻花头的根。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挖取根部,去净茎叶,须根,洗净,晒干或焙

  • 鳣鱼

    《中药大辞典》:鳣鱼药材名称鳣鱼拼音Zhān Yú别名鳣(《诗经》),含光、蜡鱼(啪海异物志》),黄鱼(《尔雅》郭璞注),阿八儿忽鱼(《饮膳正要》),颊鱼(《医学入门》),玉版鱼、鲟蟥鱼((

  • 水冬瓜根

    药材名称水冬瓜根拼音Shuǐ Dōnɡ Guā Gēn别名接骨丹根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角叶鞘柄木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oricellia angulata Olinv.采收和储藏:

  • 蛇头草

    药材名称蛇头草别名华东蒟蒻来源天南星科蛇头草Amorphophallus sinensis Belval,以块茎入药。生境分部华东。性味辛,温。有毒。功能主治消肿散结,解毒,止痛,化痰。主治痈疖肿毒,

  • 一口红

    药材名称一口红拼音Yì Kǒu Hónɡ英文名Herb of pedunculoside别名一口血。出处始载于《湖北中草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长梗冬青的叶和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

  • 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拼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

  • 木半夏

    药材名称木半夏拼音Mù Bàn Xià别名四月子、野樱桃(《纲目》)。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的果实。原形态木半夏,又名:枣皮树、骆驼花、多花胡颓子。落叶

  • 奇林翠雀

    《全国中草药汇编》:奇林翠雀药材名称奇林翠雀拼音Qí Lín Cuì Què别名奇林飞燕草、德木萨[藏名]来源毛茛科奇林翠雀Delphinium candela

  • 水栀叶

    《中药大辞典》:水栀叶药材名称水栀叶拼音Shuǐ Zhī Yè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大花栀子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栀"条。化学成分含山梨糖醇、甘露醇等多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