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长毛风毛菊

长毛风毛菊

药材名称长毛风毛菊

拼音Zhǎnɡ Máo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Leaf of Pilose Combretum

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长毛风毛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hieracioides Hook. F. [S. uillosa Franch.]

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长毛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20cm。根茎肥厚,顶端密被膜质残存叶柄;茎被白以长柔毛。基生叶莲座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长5-16cm,宽2-3cm,先端稍尖,基部狭楔形下延成具翅的短柄,全缘或有不明显的粗齿,两面被疏长柔毛或仅叶缘有睫毛;茎生叶1-3,条形,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直径2-3.5cm;总苞卵状钟形,长约2cm;总苞片3层,全部或边缘紫色,基部密被长柔毛,外层卵状披针形,内层条形,3层,绿黄色;托片长短不等;小花管状,紫色,长达2cm。瘦果圆柱状,长3-4cm,冠毛污白色,外层短,糙毛状,内层羽毛状。花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5200m的高山草坡。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涩;性寒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主水肿;腹水;胞腔积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性寒。有逐水的功能。用于各种水肿。分布于甘肃西部、青海、湖北。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单刀根

    药材名称单刀根拼音Dān Dāo Gēn别名龙眼参、铁罗伞(《南宁市药物志》),广檀木(《广西中草药》)。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豆科植物仪花的根。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原形态仪花,又名:麻札

  • 酸模叶橐吾

    药材名称酸模叶橐吾拼音Suān Mó Yè Tuó Wú别名独叶草、大独叶草、化血丹来源菊科酸模叶橐吾Ligularia lapathifolia (Franc

  • 酸藤木

    《中药大辞典》:酸藤木药材名称酸藤木拼音Suān Ténɡ Mù别名白背酸藤、通天霸、炮子藤(《陆川本草》),透地龙(《南宁市药物志》),鸡母酸,酸醋木、海底龙(《广西药植名录》)

  • 小黄皮

    药材名称小黄皮别名九里香、白花千只眼[云南]、假鸡皮果来源芸香科小黄皮Clausena emarginata Huang,以根、叶、全株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苦、辛,微温。有毒。功能主治宣肺止咳,行

  • 粘人花

    《中药大辞典》:粘人花药材名称粘人花拼音Zhān Rén Huā别名饿蚂蝗、黄粘粑草(《贵州民间药物》),野豆子、牛巴嘴(《四川中药志》),山蚂蝗、过路黄(《云南中草药》),瓦子草(《中国高

  • 罂粟嫩苗

    《中药大辞典》:罂粟嫩苗药材名称罂粟嫩苗拼音Yīnɡ Sù Nèn Miáo出处《纲目》来源为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嫩苗。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罄粟"条。化学成

  • 黄藨根

    《中药大辞典》:黄藨根药材名称黄藨根拼音Huánɡ Pāo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切头悬钩子的根。8~9月采收。性味性平,味咸酸,无毒。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治吐血及

  • 椿叶

    《中药大辞典》:椿叶药材名称椿叶拼音Chūn Yè别名椿木叶(《唐本草》),春尖叶(《重庆草药》)。出处《纲目》来源为楝科植物香椿的叶。化学成分叶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C。性味苦,平。①《唐

  • 白叶花柴

    药材名称白叶花柴别名白叶花、银背叶秔子梢、银色秔子梢来源豆科白叶花柴Campylotropis argentea Schindl.,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性味涩,平。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收敛止血。主治

  • 小叶地不容

    药材名称小叶地不容拼音Xiǎo Yè Dì Bù Rónɡ别名金不换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小叶地不容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Y.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