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骆驼黄

骆驼黄

《中药大辞典》:骆驼黄

药材名称骆驼黄

拼音Luò Tuo Huánɡ

出处《纲目》

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胆囊结石

性味苦,平,微毒。

功能主治治风热惊疾。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1~2分。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骆驼黄

药材名称骆驼黄

拼音Luò Tuo Huánɡ

英文名Camel gallbladder stone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胆囊结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us bactrianus ferus Przewalski

原形态双峰驼,为大型偶蹄类之一,体重可达500kg。比马高大,颈长弯曲如鹅颈,头较小,耳短小。鼻能开闭。颈有毛,背有双峰如鞍,上唇中裂如兔唇,下唇较长。四肢细长,足大有盘。尾短。胼胝体全身区7块,其中胸部1块,前肢4块,后肢2块。里生驼,肉峰较小,毛短,掌狭。体被细密软的绒毛即驼绒,一般为沙黄褐棕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野驼栖息于荒漠的沙漠地带。耐寒暑饥渴,以灌丛和半灌丛的盐碱植物为食。常季节性适徙。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东南部、甘肃、青海、内蒙古。

性味味苦;性凉;小毒

归经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定惊。主风热惊疾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0.3-0.6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山橿根

    《中药大辞典》:山橿根药材名称山橿根拼音Shān Jiānɡ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樟科植物山橿的根或根皮。原形态山橿,又名:大叶山橿、米珠、副山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1~6米。幼时有

  • 蚌壳草根

    《中药大辞典》:蚌壳草根药材名称蚌壳草根拼音Bànɡ Ké Cǎo Gēn别名咳嗽草、大铁扫把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半灌木千斤拔的根。秋、冬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半灌木,

  • 小虎耳草

    药材名称小虎耳草别名虎耳草来源虎耳草科虎耳草属植物小虎耳草Saxifraga dumetorum Balf. F.,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洗净晒干。性味苦、辛,涩,寒。功能主治清肺止咳,凉血解毒

  • 云南铁丝莲

    药材名称云南铁丝莲别名山木通、大叶木通、辣木通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云南铁线莲Clematis yunnanensis Franch.,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切细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止

  • 续断

    《全国中草药汇编》:续断药材名称续断拼音Xù Duàn英文名RADIX DIPSACI别名川续断、和尚头、山萝卜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

  • 金鱼草

    药材名称金鱼草拼音Jīn Yú Cǎo英文名Common Snapdragon别名香彩雀、龙头菜、洋彩雀、龙口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金鱼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饴糖

    《全国中草药汇编》:饴糖药材名称饴糖拼音Yí Tánɡ别名麦芽糖来源加工品。将米或其他淀粉物质,经过浸渍蒸熟后,加入麦芽,使其发酵,再加水煎熬,溶出所有糖分,滤除渣质,浓缩,即成饴

  • 刺楸树皮

    《中药大辞典》:刺楸树皮药材名称刺楸树皮拼音Cì Qiū Shù Pí别名丁桐皮、钉皮(《四川中药志》),刺楸皮(《陕西中草药》)。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五加科植物刺楸

  • 胖儿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胖儿草药材名称胖儿草拼音Pànɡ ér Cǎo别名黑脚杆来源茜草科假耳草属植物尾叶假耳草Anotis urophylla Wal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 穿石藤

    药材名称穿石藤拼音Chuān Shí Ténɡ来源药材基源:为马兜铃科植物凹脉马兜铃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tolochia impressinervis C.F.Liang采收和储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