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鮧鱼涎

鮧鱼涎

《中药大辞典》:鮧鱼涎

药材名称鮧鱼涎

拼音Yí Yú Xián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鮧鱼"条。

功能主治本草图经》:"主三消,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次,下五,七枚,渴便顿减。"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鮧鱼涎

药材名称鮧鱼涎

拼音Yí Yú Xián

英文名Oriental sheatfish saliva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皮肤分泌的粘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lurus asotus (Linnaeus)[Parasilurus asot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将其悬挂, 收取分泌的粘液,鲜用。

原形态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味甘;咸;性凉

归经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燥。主消渴;小儿疳渴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剂,适量。

各家论述本草图经》:主三消,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枚,渴便顿减。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酸不溜根

    《中药大辞典》:酸不溜根药材名称酸不溜根拼音Suān Bù Liū Gēn出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来源为蓼科植物叉分蓼的根。春、秋挖取,晒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酸不溜"

  • 僵蚕

    药材名称僵蚕拼音Jiānɡ Cán英文名BOMBYX BATRYTICATUS别名白僵蚕、僵虫、天虫来源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

  • 白花杆

    药材名称白花杆拼音Bái Huā Gǎn别名建德山梅花、土常山[浙江东天目]、山梅花来源虎耳草科绢毛山梅花Philadelphus sericanthus Koehne,以根皮入药。生境分部

  • 白花蛇目睛

    《中药大辞典》:白花蛇目睛药材名称白花蛇目睛拼音Bái Huā Shé Mù Jīnɡ出处《纲目》来源为蝮蛇科动物五步蛇的眼睛。功能主治《普济方》:"治小儿夜啼

  • 乌蔹莓

    《全国中草药汇编》:乌蔹莓药材名称乌蔹莓拼音Wū Liǎn Méi别名母猪藤、红母猪藤、五爪龙、五叶藤、五龙草来源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G

  • 狭叶海金沙

    药材名称狭叶海金沙拼音Xiá Yè Hǎi Jīn Shā英文名Small-spiked Climbing Fern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海金沙科植物狭叶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拉丁植

  • 海尼豆瓣绿

    药材名称海尼豆瓣绿拼音Hǎi Ní Dòu Bàn Lǜ别名狗骨头、散血丹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胡椒科植物海尼豆瓣绿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半肉质草本,高5~

  • 椰子浆

    《中药大辞典》:椰子浆药材名称椰子浆拼音Yē Zi Jiānɡ别名椰酒(《南越笔记》)。出处《海药本草》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椰子胚乳中的浆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椰子皮"条。化学成分含葡

  • 蔓剪草

    药材名称蔓剪草别名回叶对剪草来源萝藦科蔓剪草Cynanchum chekiangense M. Cheng,以根入药。生境分部浙江、河南、湖南、广东。功能主治主治跌打损伤,疥疮。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 山苏木

    药材名称山苏木拼音Shān Sū Mù别名干檀香、小青皮、小青香、小仙人掌、香疙瘩(《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土檀香(《广西药植名录》)。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檀香科植物沙针的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