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鹿尾

鹿尾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来源为鹿的干燥尾部。带毛鹿尾系将鹿尾割下,挂起阴干而成;不带毛鹿尾系将毛鹿尾入水中浸片刻,取出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阴干而成。一般认为马鹿尾品质较佳。

性味甘、咸,温。

功能主治补腰脊,益肾精。用于腰脊疼痛不能屈伸,头昏,耳鸣,滑精。

用法用量2~3钱,多入丸剂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出处《青海药材》

来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尾巴,将鹿尾由尾椎骨处割下,挂起阴干;或将割下的带毛鹿尾,入水中浸润,取出,除去根部残肉、油脂,剪去毛茸及外面老皮,再用海浮石搓光,用线穿挂通风处阴干,后置干燥处,宜多翻晒。商品,前者称"带毛鹿尾";后者称"不带毛鹿尾"。

生境分部主产东北、内蒙古、青海、新疆、甘肃、河北等地。

性状干燥的鹿尾,形状粗短,略呈圆柱形,先端钝圆,基部稍宽,割断面不规则。带毛者长约15厘米,外有棕黄色毛,并带有一部分白毛;不带毛者较短,外面紫红色至紫黑色,平滑有光泽,常带有少数皱沟。质坚硬,气微腥。以粗壮、黑亮、不带毛。完整者为佳。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

炮制洗净,切片,焙干。

性味①《青海药材》:"性温,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味甘咸。"

功能主治①《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②《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剂。

注意阳盛有热者忌服。

备注四川所产的带毛鹿尾,为鹿科动物白鹿的尾部。长7~10厘米,呈长椭圆形或长三角形。背面毛密,呈青黑色,腹面毛稀疏,为灰白色,基部有残留的尾椎骨和皮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尾

药材名称鹿尾

拼音Lù Wěi

英文名Deer Tail, Sika tail, Red Deer tail

出处出自《青海药材》

来源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尾巴。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商品分为“毛鹿尾”和“光鹿尾”,宰鹿后,将鹿尾在荐椎与尾椎相接处割下,洗净,在通风处挂起,阴干,称为“毛鹿尾”;或将割下的新鲜带毛鹿恬用湿布或湿麻袋片包上,放在20℃左右温度下闷2-3d,然后取出拔掉长毛,放凉水中浸泡片刻,取出,刮净绒毛和表皮,去掉尾根残肉和多余的尾骨,用线绳缝合根及断离的皮肤,钭尾拉直,挂通风处,阴干,称为“光鹿尾”。

原形态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

2.栖于混交林、高山的森林草原。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

2.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1)马鹿尾呈钝圆形似猪舌状。雌鹿尾体形粗短,尾头较钝圆;雄鹿尾体形较细长,尾头较尖。毛马鹿尾长15-20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不平整,背面有棕黄色长毛,杂夹少许由毛;腹面为淡黄色短毛,具尾骨。光马鹿尾较短,长13-15cm,基部稍扁宽,割断面通常缝合,边缘肥厚,背面隆起,腹面凹陷。表面紫红色呈紫黑色,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间有纵沟。质坚硬,断面肉厚。气微,味咸。

(2)梅花鹿尾较马鹿尾狭长而薄小。带毛者多数具有背线延续的黑线,黑线逐渐变宽至3.5-4.5cm;尾的边缘有白色长毛;腹面育稀疏的白毛,露肤。少数鹿尾不具黑线。不带毛者稍短。基部略扁宽,割断面缝合,尾尖略向下弯,呈紫红色或紫黑色,表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可见凹点状微细毛孔及少许茸毛,具纵向皱沟。质坚硬,气腥,味咸。

一般以马鹿尾为好。梅花鹿尾瘦小,甚少采用。以身于,无霉烂腐臭、无虫蛀者为合格;以肥短粗壮者为佳。

炮制洗净,切片,焙干。

性味味甘;咸;性温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气。主肾虚遗精;腰脊疼痛;头昏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

注意阳盛有热者禁服。

各家论述1.《青海药材》:为滋补药。治腰痛,阳痿。

2.《四川中药志》:暖腰膝,益肾精,治腰脊疼痛不能屈伸,肾虚遗精及头昏耳鸣。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麻鱼胆

    药材名称麻鱼胆拼音Má Yú Dǎn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厚唇重唇鱼的胆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iptychus(Gymnodiptychus)pachycheilus(Herzenstein

  • 老来青

    药材名称老来青别名黄寿丹、还少丹、披散黄细心来源紫茉莉科黄细心属植物黄细心Boerhaavia diffusa L.[B. repens L.],以根入药。秋冬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辛,温。功能

  • 东方荚果蕨

    药材名称东方荚果蕨拼音Dōnɡ Fānɡ Jiá Guǒ Jué别名大叶蕨、马来巴来源药材基源:为球子蕨科植物东方荚果蕨的根茎或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tteuccia orientalis(H

  • 巴掌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巴掌草药材名称巴掌草别名千灵丹来源兰科兜兰属植物同色兜兰Paphiopedilum concolor Tang et Wang,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性味辛,

  • 紫苏梗

    《中国药典》:紫苏梗药材名称紫苏梗拼音Zǐ Sū Gěnɡ英文名CAULIS PERILLAE别名苏梗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 的干燥茎。秋季

  • 牛肝

    《中药大辞典》:牛肝药材名称牛肝拼音Niú Gān出处《别录》来源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肝。性味甘,平。①《日用本草》:"味甘,凉。"②《本草经疏》:"味苦甘,气

  • 紫花景天

    药材名称紫花景天拼音Zǐ Huā Jǐnɡ Tiān别名石蝴蝶、蟑螂头、丁字草、丁拔、尖叶脚疔草、活血丹来源景天科紫花景天Sedum mingjinianum Fu,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安徽、浙江、广

  • 凹瓦韦

    药材名称凹瓦韦拼音āo Wǎ Wéi别名藏瓦韦来源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棕鳞瓦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isorus scolopendrius(Ham.ex D.Don)Mehra et

  • 黑根药

    药材名称黑根药拼音Hēi Gēn Yào别名威灵仙、草威灵、黑头晕、千里光紫菀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狗舌紫菀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enecioides Franch.采收和储藏:秋

  • 牛黄

    《中国药典》:牛黄药材名称牛黄拼音Niú Huánɡ英文名CALCULUS BOVIS别名丑宝、天然牛黄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