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黄杨木

黄杨木

《中药大辞典》:黄杨木

药材名称黄杨木

拼音Huánɡ Yánɡ Mù

出处《纲目》

来源黄杨科植物黄杨茎枝。全年可采,晒干。

原形态黄杨(《酉阳杂俎》),又名:山黄杨(《履巉岩本草,),千年矮、小黄插(《分类草药性》),百日红、万年青、豆板黄杨、瓜子黄杨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茎枝均呈四棱,小枝和冬芽的外鳞有短毛。叶对生,革质,圆形或倒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稍凹,基部狭楔形,长1~3厘米,宽7~15毫米,下面中脉的基部和叶柄微有细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腋生;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雄花的萼片4,有退化子房与萼片等长。蒴果圆球形,由3心皮组成,沿室背三瓣裂,成熟时黑色,径约1厘米。花期4月。果熟期7月。

生境分部生长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分布山东、陕西、甘肃、江苏、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现各省均有栽培作观赏用。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祛风湿,理气,止痛。治风湿疼痛,胸腹气胀,牙痛,疝痛,跌打损伤。

①《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

②《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庙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复方治跌打损伤:㈠黄杨木泡酒服。(《四川中药志》)㈡黄杨木干枝叶一两,青石蚕(水龙骨)四至五钱,嫩竹叶厚朴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备注同属植物细叶黄杨,又名雀舌黄杨,分布山东、江苏、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贵州。亦同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杨木

药材名称黄杨木

拼音Huánɡ Yánɡ Mù

英文名Chinese Box Twig, Twig of Harland Box

别名黄杨、千年矮、小黄杨、细叶黄杨、瓜子黄杨、乌龙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黄杨科植物黄杨的茎枝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uxus sinica (Rehd.et Wils.)M.Cheng [B.microphylla Sied.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

采收和储藏:茎枝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6m。树皮灰色,栓皮成有规则的剥裂;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节间长0.5-2cm。叶对生;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叶片革质,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通常中部以上较宽,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楔形,长1-3cm,宽0.8-2cm,叶面光滑,中脉凸出,下半段常有微细毛,侧脉明显,中脉上常密被白色短线状钟乳体。穗状花序腋生,单性,雌雄同株,花密集,花序轴被毛;苞片阔卵形,长2-2.5mm,背部多少有毛;雄花约10朵,无花梗,外萼片卵状椭圆形,内萼片近圆形,长2.5-3mm,无毛,雄蕊连花药长达4mm,不育雌蕊有棒状柄,末端膨大,高2mm左右;雌花多存于花序上部,萼片6,排成2列,长达3mm,花柱3,子房3室,子房较花柱稍长,无毛,柱头粗厚,倒心形,下延达花柱中部。蒴果近球形,长6-10mm,宿存花柱长2-3mm,由3心皮组成,沿室背3瓣裂,成熟时黑色,径约1cm。花期3-4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2600m的山谷、溪边、林下,现可栽培作观赏用。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生长适温26-30℃。可在空旷地或荫蔽的环境生长。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打插繁殖。春、夏季扦插,以春季较好。选择二年生枝条,长 12-15cm,剪去叶片,按行珠距6cm×6cm斜插于苗床中,入土深度为描条的1/2,稍压后浇水,保持湿润。插后40-50d可以定植,按行株距60cm×60cm开穴,选阴雨天种植。

田间管理 定植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施1次人粪尿或复合肥,秋后冬初追施1次厩肥或草木灰。追肥后进行培土。冬季适当修剪过密枝或弱枝。

性状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有纵棱,小棱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叶片长1-3cm,宽0.8-2cm。阔椭圆形、阔倒卵形、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常有小凹口,基部圆或急尖或楔形,叶面光亮,中脉凸出,侧脉明显,叶背中脉平坦或稍凸出,中脉上常密被短线状钟乳体。革质。叶柄长1-2mm,上面被毛。气微,味苦,无毒。

化学成分木质部主要含环常绿黄杨碱 (cycloviro-buxine) D、C,环原黄杨碱(cycloprotobuxamine)A、C。叶含黄杨胺醇碱(buxaminol)E,环朝鲜黄杨碱(cycokorea-nine)B,黄杨酮碱(buxtauine),环常绿黄杨碱D,黄杨胺碱(buxamine)E,环小叶黄杨碱(buxpiine)。茎叶含坏原黄杨酰胺(cycloprotobuxinamine),小叶黄杨碱(buxmicrophylline)A,黄杨酮碱(buxtauine)M,异东在菪素(isoscopoletin),表羽扇豆醇(ePi-lupeol)。

药理作用1.抗心律失常:黄杨碱1号1.0、2.0mg/kg静脉注射,能防止垂体后叶素诱发的兔心电图T波变化及S-T段变化,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R-R间期延长无影响。环常绿黄杨碱D 4.7mg/kg可抑制哇巴因引起的豚鼠心律失常,也抑制***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1-2mg/kg抑制氯仿-肾上腺素及氯化钡引起的兔心律失常,22、25mg/kg抑制氯仿引起的小鼠室颤。环常绿黄杨碱D 1.2×10(-5)-3.6×10(-5)mol/L显着延长动作电位持续期与有效不应期,抑制心肌自发活动,并能改善缺氧心肌的动作电位;浓度高于3.6×10(-5)mol/L,会使动作电位变为带舒张期去极化的慢反应电位,并使细胞兴奋性明显下降。

2.正性肌力作用:环常绿黄杨碱D 0.1-0.2mg/L和0.2g/L对离体兔和蟾蜍心脏均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负性频率作用,与强心甙无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环常绿黄杨碱 D 1mg/kg,可增加冠脉流量与加强心脏收缩、减慢心率效应相一致。环常绿黄杨碱D 10-7-10-5mol/L能增加豚鼠左心室乳头肌的收缩力,这种正性肌力作用不为心得安所阻断,也无增强异丙肾上腺正性肌力的作用;对兔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表明其强心作用是通过对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抑制作用。环常绿黄杨碱D在0.3-100μmol/L范围内,对豚鼠左右心房肌均呈剂量依赖性正性变力作用,30μmol/L增强左心房有肌静息后正性阶梯和成对刺激效应;30μmol/L 时加强心肌(乳头状肌)收缩力,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50和APD90,对动作电位最大上升速率(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和静息电位(RP)影响不大,因此环常绿黄杨碱D的正性变力作用可能是由于促进心肌细胞外Ca+跨膜内流和增加细胞内Ca+ 释放所致。环常绿黄杨碱D对心脏电生理学分析,它使心房-His束电位间隔(AH)、His束-心室电位间隔(HV)、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有效不应期(ERP)均延长。APD的延长尤其是2相斜率增大,2相显着延长,提示可能改变Ca+内流的失活过程,电生理学分析结果,认为环常绿黄杨碱D可能拟似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延长动作电位类抗心律失常药)。

毒性毒性:黄杨碱1号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91.56mg/kg。环常绿黄杨碱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灌胃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8.9mg/kg、92mg/kg、293mg/kg;静脉注射6-8mg/kg可使犬出现心律不齐及房室传导阻滞,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发现24只兔中有3只兔肝脏有点状坏死灶,提示临床用药应注意肝功能的变化。

性味苦;平

归经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主风湿痹痛;胸腹气胀;疝气疼痛;牙痛;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

复方治跌打损伤: 一、黄杨木泡酒服。 (《四川中药志》)二、黄杨木干枝叶一两,青石蚕(水龙骨)四至五钱,嫩竹叶厚朴各三至四钱。水煎,早、晚空腹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各家论述1.《分类草药性》:治一切风湿,头痛,九种气痛,红白痢。

2.《四川中药志》:治风湿,牙痛,气痛,疝痛,胸腹气胀,跌打损伤,妇人难产,及暑月疖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槐米

    药材名称槐米拼音Huái Mǐ英文名Flos Sophorae Immaturus别名白槐、柚花来源为豆科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花蕾。夏季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

  • 钩藤

    《中国药典》:钩藤药材名称钩藤拼音Gōu Ténɡ英文名RAMULUS UNCARIAE CUM UNCIS别名双钩藤、鹰爪风、吊风根、金钩草、倒挂刺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

  • 小红苏

    药材名称小红苏拼音Xiǎo Hónɡ Sū别名野木香叶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高原香薷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feddei Levl.采收和储藏:8-10月采集地上部分,洗

  • 羊洪膻

    药材名称羊洪膻来源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ellugiana Wolff,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洗净切段,晒干。性味辛,温。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用于克山病,心悸,气短,咳

  • 岗梅叶

    《中药大辞典》:岗梅叶药材名称岗梅叶拼音Gǎnɡ Méi Yè出处《岭南草药志》来源为冬青科植物梅叶冬青的叶。随时可采。功能主治治感冒,跌打损伤,痈毒,疔疮。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

  • 车前

    药材名称车前拼音Chē Qián别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

  • 锡矿

    药材名称锡矿拼音Xī Kuànɡ出处《药性考》来源为氧化物类矿物锡石。原形态锡石(《尔雅》)正方晶系,晶体常呈双锥形或双锥与四方柱之聚形,或板状;且有膝状双晶出现,但通常以散布状细粒或不规则

  • 硬飘拂草

    药材名称硬飘拂草拼音Yìnɡ Piāo Fú Cǎo别名毛蜂子、茅草箭、透骨风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莎草科植物硬飘拂草的根。春、夏采收。原形态硬飘拂草,又名:结壮飘拂草。多年生草本

  • 柏勒儿茶

    药材名称柏勒儿茶拼音Bǎi Lè ér Chá来源为豆科柏勒树属植物柏勒树Dichirostachys glomerata (Forsk) Chiov. 的枝的水煎浸膏。

  • 滇高良姜

    药材名称滇高良姜拼音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别名良姜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