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黑珠芽薯蓣

黑珠芽薯蓣

药材名称黑珠芽薯蓣

拼音Hēi Zhū Yá Shǔ Yù

别名野胭脂、毛狗卵

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黑珠芽薯蓣的块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melanophyma Pramet Burkill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黑珠芽薯蓣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卵圆形或梨形,有多数细长须根。掌状复叶互生,小叶3-5(-7),有时茎顶部为单叶;小叶片被针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生小叶片大,长2.5-13cm,宽1-4cm,先端渐尖,全缘或边缘微波状,两面光滑无毛。叶腋内常有圆球形珠芽,成熟时黑色,直径5-7mm,表面光滑。雄花序总状(花未完全开放时呈穗状),再排列成圆锥状,远比叶长,花序轴被短柔毛,花梗极短;苞片和花被外面有短柔毛;雄蕊6,能育雄蕊3。雌花序下垂,单个或2个生于叶腋。蒴果反折,三棱形,两端钝圆,每棱翅状,长圆形,长约1.5cm,宽约1cm,表面光滑;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端,种翅向基部延伸,呈长圆形。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2500m的林缘或稀疏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健脾益肺;清热解毒。主食少倦怠;虚咳;尿频;咽喉肿痛;痈肿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烂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釜脐墨

    药材名称釜脐墨拼音Fǔ Qí Mò别名月下灰(《补缺肘后方》),釜下墨(《千金方》),釜月中墨(《四声本草》),铛墨(《开宝本草》),釜底墨(《本草图经》),锅底墨(《普济方》),

  • 河豚子

    《中药大辞典》:河豚子药材名称河豚子拼音Hé Tún Zǐ出处《纲目》来源为鲀科动物弓斑东方鲀、虫纹东方鲀、暗色东方鲀的卵子。性味《本草拾遗》:"有大毒。"功能

  • 缘毛筋骨草

    药材名称缘毛筋骨草别名筋骨草[北京]来源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缘毛筋骨草Ajuga ciliata Bunge,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以开花期采为好,鲜用或晒干。性味苦,寒。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消肿。用于

  • 黄堇

    《中药大辞典》:黄堇药材名称黄堇拼音Huánɡ Jǐn别名断肠草(《四川中药志》),黄花鱼灯草、粪桶草(《浙江天目山药植志》),石莲(《河南中草药手册》)。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罂粟

  • 野芋叶

    《中药大辞典》:野芋叶药材名称野芋叶拼音Yě Yù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野芋的叶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野芋"条。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quo

  • 毛叶轮环藤

    药材名称毛叶轮环藤拼音Máo Yè Lún Huán Ténɡ别名毛篸箕藤、银不换、金锁匙来源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毛叶轮环藤Cyclea barbat

  • 野棉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野棉花药材名称野棉花拼音Yě Mián Huā别名满天星、野牡丹、接骨莲、铁蒿、水棉花、土白头翁来源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ia Buch.

  • 猪蹄甲

    《中药大辞典》:猪蹄甲药材名称猪蹄甲拼音Zhū Tí Jiǎ别名猪悬蹄(《本经》),猪悬蹄甲(《千金·食治》),猪蹄合子(《圣济总录》),猪爪甲(《普济方》),猪退(《纲目》)。出

  • 柿子

    《中药大辞典》:柿子药材名称柿子拼音Shì Zi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为柿科植物柿的果实。霜降至立冬间采摘,经脱涩红熟后,食用。化学成分果实含蔗糖、葡萄糖、果糖。未熟果实含鞣质,其组成主要

  • 藤杜仲

    《中药大辞典》:藤杜仲药材名称藤杜仲拼音Ténɡ Dù Zhònɡ别名土杜仲(《广西中兽医药植》),红杜仲(《广西药植名录》)。出处《陆川本草》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杜仲藤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