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材>鼠李皮

鼠李皮

《中药大辞典》:鼠李皮

药材名称鼠李皮

拼音Shǔ Lǐ Pí

出处《别录》

来源鼠李科植物鼠李树皮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鼠李"条。

性状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毫米。外表灰黑色,粗糙,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长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深红棕色,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弱而特殊,味苦。

性味①《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②《唐本草》:"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风痹,热毒。

①《别录》:"主除身皮热毒。"

②《唐本草》:"主诸疮寒热,毒痹。"

③《日华子本草》:"主风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洒,1~3钱。外用:熬膏涂敷或煎水洗。

注意《纲目》:"忌铁。"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鼠李皮

药材名称鼠李皮

拼音Shǔ Lǐ Pí

英文名Bark of Davurian Buckthorn

出处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的树皮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amnus utilis Decne.[R.davarica auct.non Pall.]

采收和储藏:根皮秋、冬季挖根剥取,树皮春、夏季采剥,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冻绿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m。幼枝无毛,小枝褐色或紫红色,稍平滑,对生或近对生,枝端常具针刺;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长0.5-1.5cm,上面具沟;托叶披针形,常具疏毛,宿存;叶片纸质,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5cm,宽2-6.5cm,先端突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无毛或仅中脉具疏柔毛,下面沿脉或脉腋有金黄色柔毛,侧脉5-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无总梗的伞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4裂,裂片卵形;花瓣4,长椭圆形,小或无;雄花雄蕊4,花药狭长,丁字形着生,与花瓣一起着生于萼裂的基部,退化雌蕊子房扁球形,花柱2裂;雌花的子房球形,花柱长,柱头3裂,退化雄蕊4。核果近球形,径6-8mm,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萼筒,果梗长5-12mm,无毛。种子近球形,背侧基部有短沟。花期4-6月,果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地、丘陵、山坡草丛、灌丛或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1.为扁平或卷成槽状的干燥树皮,厚2-3mm。外表灰黑色,粗糙,有纵横裂纹及小形横长皮孔。枝皮较光滑。除去栓皮者,表面呈红棕色。内表面深红棕色,有类白色纵纹理(纤维束)。

2.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性味苦;寒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杀虫。主风热瘙痒;疥疮;湿疹;腹痛;跌打损伤;肾囊风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10-30g。

注意《纲目》:忌铁。

各家论述1.《别录》:主除身皮热毒。

2.《唐本草》:主诸疮寒热,毒痹。

3.《日华子本草》:主风痹。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貒膏

    《中药大辞典》:貒膏药材名称貒膏拼音Tuàn Gāo别名貒脂(《本草拾遗》),貒猪膏(《食医心镜》),猪獾油(王玷桂《不药良方》),貒油(《纲目拾遗》),土猪油(《四川中药志》)。出处《唐本

  • 白刺

    药材名称白刺别名酸胖、哈尔马格、唐古特白刺来源蒺藜科白刺属植物甘青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r.以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采收,晒干。性味甘、酸,温。功能主治健脾胃,助消化,安神,

  • 短瓣花

    药材名称短瓣花别名短瓣石竹、僮仁局、小儿新光、扣仁荡、生烟叶、松筋藤、土牛膝[广西]来源石竹科短瓣花属植物短瓣花Brachystemma calycinum D. Don,以带根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

  • 大叶酸藤子

    药材名称大叶酸藤子拼音Dà Yè Suān Ténɡ Zǐ别名大叶十八症、大鸡母酸出处始载于《云南植物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大叶酸藤子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olia subco

  • 吊罗果

    药材名称吊罗果拼音Diào Luó Guǒ别名大鸡母酸、酸盘子、大叶酸藤、长叶酸藤果、马桂花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长叶酸藤子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mbelia longifolia(Be

  • 杨栌耳

    《中药大辞典》:杨栌耳药材名称杨栌耳拼音Yánɡ Lú ěr别名杨庐耳(《政和本草》)。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寄生于杨栌树上的木耳。原形态植物形态参见"木耳"条

  • 叉分蓼

    药材名称叉分蓼拼音Chā Fēn Liǎo别名酸不溜、分枝蓼、叉枝蓼、酸姜来源蓼科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以根(黑色老根为佳)入药。生境分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

  • 山芝麻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芝麻药材名称山芝麻拼音Shān Zhī Mɑ别名大山麻、石秤砣、山油麻、坡油麻来源为梧桐科山芝麻属植物山芝麻Helictercs angustifolia L.,以根或全株入药。

  • 松橄榄

    药材名称松橄榄拼音Sōnɡ Gǎn Lǎn英文名Cryptoporus volvatus别名树疙瘩、荷色菌、木鱼菌、香木菌、香木兰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隐孔菌的子实体

  • 田旋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田旋花药材名称田旋花拼音Tián Xuán Huā别名箭叶旋花、野牵牛、猪草、车子蔓、曲节藤、鸡儿弯、中国旋花来源旋花科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