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

金匮要略》卷上:侯氏黑散

药方名称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300克白术75克细辛23克茯苓23克牡蛎23克桔梗60克防风75克人参23克 矾石23克黄芩38克当归23克干姜23克 芎藭23克桂枝23克

制法上十四味,杵为散。

功能主治清肝祛风,化痰通络。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用法用量每次3~9克,用酒调服,日一服。

注意服药期间,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侯氏黑散

药方名称侯氏黑散

处方菊花40分,白术10分,细辛3分,茯苓3分,牡蛎3分,桔梗8分,防风10分,人参3分,矾石3分,黄芩5分,当归3分,干姜3分,芎?3分,桂枝3分。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驱风除热,通经活络。主大风四肢烦重,风癫,中风瘫痪。

用法用量《外台》有“钟乳”。

注意忌一切鱼、肉、大蒜;忌桃、李、雀肉、胡荽青鱼,鲜酢物;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手太阴、少阴、足厥阴药也。菊花秋生,得金水之精,能制火而平木,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故以为君;防风细辛以祛风;当归川芎以养血;人参白术以补气;黄芩以清肺热,桔梗以和膈气,茯苓通心气而行脾湿,姜、桂助阳分而达四肢,牡蛎白矾酸敛涩收,又能化顽痰,加酒服者,以行药势也。

2.《张氏医通》:方中用菊花四十分为君,以解心下之蕴热;防、桂、辛、桔以升发腠理;参、苓、白术以实脾杜风;芎、归以润燥熄火;牡蛎、矾石,以固涩肠胃,使参术之性留积不散,助其久功;干姜黄芩,一寒一热,寒为风之响导,热为火之反间。用温酒服者,令药性走表以开其痹也。郭雍曰:黑散本为涤除风热,方中反用牡蛎、矾石止涩之味,且令冷食,使药积腹中,然后热食,则风热痰垢与药渐而下之也。

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汪(讠刄)庵谓用此方者,取效甚多。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乌犀天麻丸

    药方名称乌犀天麻丸处方***屑天麻(去苗)细辛(去叶、土)防风(去芦头)川芎香白芷羌活(去芦头)甘菊花各30克 龙脑(别研)麝香(别研)各3克制法上药为细末,入脑、麝,研匀,炼蜜为丸,每30克作8丸。功

  • 椒巴丸

    药方名称椒巴丸处方胡椒200粒,巴豆10粒(去皮膜心,用竹纸10余重出油尽,频频换纸,油尽为度)。制法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为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十种水气。用法用量每服1丸,食后淡姜汤送下。、实者2服,

  • 固气不二丸

    药方名称固气不二丸处方干柿(切,焙)、鸡头舌(焙干,鸡头纂上尖也)、金樱子(焙干,状似黄蔷薇子)、莲花蕊(焙干)各等分。制法上为末,以乌鸡子汁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劳,元藏衰弱,精气滑泄,或梦中

  • 水沉散

    药方名称水沉散别名水沉汤(《朱氏集验方》卷一)。处方香薷叶90克 白茯苓30克(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90克 白扁豆30克丁香15克甘草15克(炙)制法上药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伏暑伤冷,

  • 柿霜丸

    药方名称柿霜丸处方柿霜硼砂天冬麦冬各6克 元参3克乌梅肉1.5克制法上药研末,蜜为丸。功能主治治久嗽咽喉痛者。用法用量含化。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

  • 解热退烧浸膏

    药方名称解热退烧浸膏处方柴胡60斤,赤芍40斤,甘草20斤,板蓝根60斤,葛根60斤,桔梗60斤,黄芩(去朽)80斤,生石膏200斤,白芷40斤,羌活40斤。制法将白芷、赤芍打碎块,生石膏打碎渣;煮提

  • 活瘀止痛洗药

    药方名称活瘀止痛洗药处方酒归尾3钱,赤芍2钱,丹皮1钱5分,防风1钱5分,酒红花1钱,木香6分(研)。功能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主筋骨痛。用法用量水熬透,熨洗患处。摘录《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 葱矾酒

    药方名称葱矾酒别名葱矾散、葱矾饮处方明矾(于端午午时为末,晒干,瓷器盛之)3钱,葱白7茎。功能主治一切疔毒、恶疮初起,发热恶寒者。用法用量葱矾散(《验方新编》卷十一)、葱矾饮(《寿世良方》)。本方原名

  • 葱蜜膏

    《寿世保元》卷九:葱蜜膏药方名称葱蜜膏处方生葱、生蜜、猪胆汁1个。制法上倾石钵内共捣成饼。功能主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初起。用法用量方中生葱、生蜜用量原缺。摘录《寿世保元》卷九《验方新编》卷十一:葱蜜膏

  • 桂枝加附子红花汤

    药方名称桂枝加附子红花汤处方桂枝2两半,芍药1两半,生姜1两半,甘草1两(炙),附子(炮)5钱,红花5钱。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妇人伤寒,太阳标与少阴本病,表虚自汗身凉,四肢拘急,脉沉而迟,经水适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