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分心气饮

分心气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半两。丁香皮一两,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仁、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各半两。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一两半。甘草(炙)一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生姜三片,枣子一个,擘破去核,及灯心十茎,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赤芍药、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半夏(汤洗七次)、桑白皮(微炒)、大腹皮陈皮(去瓤)、青皮(去白)、甘草(炙)、羌活,各一两;紫苏(去粗梗)四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郁抑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并皆治之。

常服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二个,灯心五茎,同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桑白皮(炒)各15克丁香皮30克 大腹子(炮)桔梗(去芦,炒)麦门冬(去心)草果大腹皮(炙)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白术人参(锉)各15克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去梗)陈皮(去白)藿香各45克甘草(炙)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主治情志不遂,郁气留滞不散,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逆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消瘦,或大便虚秘,成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灯心10茎。煎至l0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三

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120克羌活半夏(汤浸七次)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陈皮(去白)大腹皮白皮木通(去节)芍药甘草茯苓各30克

制法上哎咀。

功能主治调顺三焦,消化滞气。主治忧愁思虑,或因酒食过伤,气不流畅,心胸痞闷,胁肋胀满,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饮食减少,四肢倦怠,面色萎黄,日渐瘦羸。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生姜3片,枣2枚,灯心10茎,煎取10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一引《如宜方》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丁香皮、人参麦冬厚朴大腹皮

功能主治妇人胎前噎膈,气多而食不下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

《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香(不见火)半两,桑白皮(炒)半两,丁香皮1两,大腹子(炮)半两,桔梗(去芦,炒)半两,麦门冬(去心)半两,草果仁半两,大腹皮(炙)半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半两,白术半两,人参(锉)半两,香附子(炒,去毛)1两半,紫苏(去梗)1两半,陈皮(去白)1两半,藿香1两半,甘草(炙)1两。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枣子1个(擘破去核),及灯心10茎,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宝庆新增方)

《直指》卷五: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别名心气饮

处方紫苏茎叶3两,半夏(制)1两半,枳壳(制)1两半,青皮(去白)1两,陈橘红1两,大腹皮1两,桑白皮(炒)1两,木通(去节)1两,赤茯苓1两,南木香1两,槟榔1两,蓬莪术(煨)1两,麦门冬(去心)1两,桔梗1两,肉桂1两,香附1两,藿香1两,甘草(炙)1两3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通利大小便。主忧思郁怒,诸气痞满停滞。

用法用量心气饮(《丹溪心法》卷四)。

临床应用瘴疟里人瘴疟经年,虚肿腹胀,食不知饱,以此药吞温白丸,初则小便数次,后则大便尽通,其病顿愈。

摘录《直指》卷五

《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木通(去节)1两,赤芍药1两,赤茯苓1两,肉桂(去粗皮)1两,半夏(汤洗7次)1两,桑白皮(微炒)1两,大腹皮1两,陈皮(去瓤)1两,青皮(去白)1两,甘草(炙)1两,羌活1两,紫苏(去粗梗)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化滞气,升降阴阳,调顺三焦,和脾进食。主男子、妇人一切气不和,多因忧愁思虑,怒气伤神,或临食忧戚,或事不随意,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停于胸膈之间,不能流畅,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噫气吞酸,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口苦舌干,饮食减少,日渐羸瘦,或大肠虚秘;或因病之后,胸膈虚痞,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5茎,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局方》卷三(续添诸局经验秘方)

《宋氏女科》: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桔梗枳壳木香槟榔乌药香附木通肉桂、芍药、茯苓大腹皮、桑皮、青皮陈皮、真紫苏羌活甘草

功能主治妇人内郁,血凝气滞成病者。

用法用量上锉2剂,加生姜3片、大枣2个,灯心30条,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滓更煎服。

摘录《宋氏女科》

《风痨臌膈》: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苏梗1钱,青皮1钱,芍药1钱,大腹皮1钱,陈皮1钱,官桂6分,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

功能主治大怒而胀。

用法用量方中赤茯苓、桑白皮、灯心、生姜用量原缺。

摘录《风痨臌膈》

《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分心气饮

药方名称分心气饮

处方紫苏叶、半夏青皮陈皮大腹皮、赤茯苓、桑皮、芍药、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一切气病。

摘录《医学六要·治法汇》卷一

猜你喜欢

  • 加减甘露饮

    《类证治裁》卷六:加减甘露饮药方名称加减甘露饮处方人参、葛根、藿香、白术、茯苓、甘草、泽泻、木香、滑石、寒水石、石膏。功能主治胸胃郁热之口臭。摘录《类证治裁》卷六方出《续本事》卷二,名见《医学纲目》卷

  • 拈痛丸

    药方名称拈痛丸处方五灵脂蓬莪术(煨)木香当归各1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九种心痛。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用橘皮煎汤送下。摘录《奇效良方》卷二十六

  • 建极汤

    药方名称建极汤处方天冬2钱,琥珀1钱,辰砂5分,五味5分,枣仁2钱(炒,研),黄耆2钱,人参2钱,当归2钱,白芍1钱5分(酒炒),丹参2钱,柏仁2钱,红枣10个,姜3片。功能主治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

  • 定吼丸

    药方名称定吼丸处方南沙参1.5千克 豆豉1.5千克 黑苏子2.5千克杏仁2.5千克橘红1千克 制半夏1.5千克 白桑皮2,5千克 象贝2.5千克白芥子500克 蒌皮500克莱菔子1千克制法上药研末,水

  • 加味地黄丸

    《古今医统》卷九十:加味地黄丸药方名称加味地黄丸处方熟地黄(煮烂,捣)120克山茱萸肉山药各60克泽泻30克牡丹皮白茯苓各15克鹿茸(酥炙)牛膝各6克制法上药为末,面糊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补肝肾,养

  • 黄连牛乳汤

    药方名称黄连牛乳汤处方黄连(去须,为末)500克麦门冬(去心,烂研)60克牛乳地黄汁 葛汁各20毫升制法上五味,合研,众手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消渴。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时用粥饮送下,一日二次,

  • 通草散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通草散药方名称通草散处方通草(半两)木通(半两)泽泻(一分)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来源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

  • 龙乳膏

    药方名称龙乳膏处方龙胆草1斤。制法铜锅煎成膏,用上号白蜜收之,每两加冰片5分,瓷器盛之,勿泄气。功能主治一切目疾。用法用量临时取出,用健壮妇人乳调开,点眼。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 肠粘连缓解汤

    药方名称肠粘连缓解汤处方川朴3-5钱,木香3钱,乌药3钱,炒莱菔子3-5钱,桃仁3钱,赤芍3钱,芒消2钱(冲服),番泻叶3钱(泡服)。功能主治轻型(气滞血瘀)粘连性或部分性肠梗阻;胃肠道术后调整胃肠功

  • 不惊丹

    药方名称不惊丹处方枳壳(去瓤,麸炒微黄)1两,淡豆豉(焙干)半两,茯神(去皮木根)半两,南星半两,蝎梢50尾(去尖毒),净芜荑2钱半(先入乳钵内,极细研烂)。制法上除芜荑外,余5味焙为末,再同芜荑乳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