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管药条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
处方红升丹2两。
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换药1次。
注意本方含有汞剂,宜慎用,注意防止汞中毒。
摘录《外伤科学》
药方名称化管药条
处方红升丹2两。
制法冷水浸1宿,去水阴干,研成细末,涂于经消毒而粘有米糊的纱纸条上,阴干即成。
功能主治拔毒生肌。主痈疽及瘰疬溃后,或肛瘘等。
用法用量用时将药条沿瘘管插入深处,每2至3天换药1次。
注意本方含有汞剂,宜慎用,注意防止汞中毒。
摘录《外伤科学》
《金匮要略》:红蓝花酒药方名称红蓝花酒处方红蓝花20g 白酒200ml炮制1. 将红蓝花与白酒一起放入锅中,煎减至半;2. 去渣,冷却后即可服用。功能主治行血,润燥,消肿,止痛。主治妇女中风症,风寒容
《宣明论》卷二:解风散药方名称解风散处方人参1两,川芎1两,独活1两,麻黄(去节,汤洗,焙)1两,甘草1两,细辛(去苗)半两。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解散虚风。主风成寒热,头目昏眩,肢体疼痛,手足麻痹,上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地仙丸药方名称地仙丸处方萆薢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白蒺藜(炒)半两,狗脊(去毛)半两,乌药(锉)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白附子(炮)半两,赤小豆(拣)半两,地龙(去土)
药方名称地榆樗皮丸处方地榆4钱,樗根白皮3钱,白芍药1钱半,阿胶(蛤粉炒,去蛤粉)1钱,当归(去芦,洗净)1钱,乌梅肉2钱半,木瓜1钱半,枳壳(去瓤,麸炒黄)1钱,茯苓1钱,肉豆蔻1个(面裹煨,去面)
药方名称黄连解毒加味汤处方黄连、黄芩、栀子、黄柏、丹皮、生地黄、甘草(生)、金银花、连翘(去心)。功能主治痘当落痂之后,其瘢或紫或焦或黑,现证通身壮热,烦渴不宁,皆因灌浆时浆未充足,毒未尽化故也。用法
药方名称赤淋丸处方茯苓、生地、知母、黄柏、续断、杜仲、丹参、甘草、白芍。功能主治赤淋。摘录《妇科玉尺》卷五
药方名称除湿羌活汤处方羌活4.5克防风升麻柴胡各3克藁本苍术(米泔浸)各6克功能主治祛风胜湿。主风湿犯表,发热,一身尽痛,脉浮而缓。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3片,水煎服。摘录《寿世保元》卷二
药方名称补胆散处方当归2钱,羌活2钱,蒺藜2钱,蝉蜕2钱,荆芥2钱,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胆虚,黑白内外障翳。用法用量每服2钱,米汤调下。摘录《异授眼科》
药方名称桂枝参耆煎处方桂枝2钱,太子参2钱,生耆2钱,白芍2钱,白术2钱,新会皮8分,炙甘草5分,浮小麦5钱,麻黄根3钱(醋炒)。功能主治止汗固脱。主伤寒过汗、误汗,自汗不止、气脱者。摘录《重订通俗伤
《济阴纲目》卷十三:黄耆四物汤药方名称黄耆四物汤处方黄耆(蜜炒)、当归、川芎、熟地黄各等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产后气血虚弱。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煎服。气虚,加参、术、茯苓、甘草;发热,加干姜;自汗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