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大黄甘遂汤

大黄甘遂汤

药方名称大黄甘遂汤

处方大黄4两,甘遂2两,阿胶2两。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水与血结于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及男女膨胀、癃闭、淋毒,小腹满痛者。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经水不调,男女癃闭,小腹满痛者;淋毒沉滞,梅淋小腹满痛不可忍,尿脓血者。膨胀,瘀血内阻,水气内停,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攻痛,大便难,小便涩,口不渴,舌暗苔白者。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顿服之。其血当下。

各家论述1.《金匮要略心典》:敦,音对。按《周礼》注:盘以盛血,敦以盛食,盖古器也。少腹满如敦状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状,与《内经》胁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难,病不独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气热不化;生后即产后,产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结,而病属下焦也。故以大黄下血,甘遂逐水,加阿胶者,所以去瘀浊而兼安养也。

2.《金匮要略方义》:方中以大黄破血攻瘀;甘遂攻逐水邪。盖产后多虚,易伤阴血,纯用破逐之剂,恐重伤阴血,故佐以阿胶益阴养血,使攻邪而不伤正。

临床应用1.淋证:一僧年二十八,患淋沥数年,时出脓血,或如米泔水,大便下利,时又秘闭,下利时淋漓稍安,秘闭则甚。余诊之,少腹满如敦状,按之引茎中痛,乃作此方饮之,大下利,病顿退,数日而全愈。

2.产后尿潴留:李某,女,26岁,1970年11月就诊,第一胎是足月横位难产。产后三日,腹胀日重,疼痛加剧,少腹与脐周隆起,如孕六七月状,按之硬,小便不利,滴漓可下,尚不甚急迫,脉沉涩,舌质红暗苔滑,乃投《金匮》大黄甘遂汤而愈。

摘录《金匮》卷下

猜你喜欢

  • 当归消毒散

    药方名称当归消毒散处方荆芥、牛蒡子、甘草、防风、当归、赤芍药各等分。功能主治痈肿初发。用法用量每服半两,水2盏,煎8分服。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六

  • 石燕丸

    药方名称石燕丸处方石燕(细研)瞿麦栀子仁滑石(细研)木通(锉)葵子 海蛤(细研)各15克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治小儿诸淋,脐下妨闷,心神烦热。用法用量每服7丸,以葱白汤下,一日

  • 定肺汤

    《仁斋直指》卷八:定肺汤药方名称定肺汤处方紫菀茸 北五味子橘红杏仁(去皮、尖,略炒)甘草(炙)真苏子(炒)桑白皮(炒)半夏(制)枳壳(制)各等分制法上药细锉。功能主治主上气喘嗽。用法用量每服9克,加生

  • 柴胡抑肝散

    药方名称柴胡抑肝散处方柴胡、青皮、香附、丹皮、焦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蒲黄(炒)、荆芥(炒)、棕榈灰。功能主治和肝气,清肝火,养肝血。主妇人因事暴怒,经行气逆而厥;怒伤肝,肝藏血,因而崩注。各家

  • 升麻溻汤

    药方名称升麻溻汤别名升麻汤(《外台秘要》卷三十引《经心录》)。处方升麻漏芦芒消各60克栀子20枚黄芩90克蒴藋150克制法上六味,哎咀。功能主治治丹毒,痈肿。用法用量以水6升,浸良久,煮取700毫升,

  • 白沉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沉香散药方名称白沉香散处方川白姜(炒)、半夏僸、白茯苓、附子(炮热.去皮)、诃子肉、干山药、沉香、白术(煨)、木香、人参(去芦),各一两半。丁香半两,甘草(炙)六

  • 姜苋方

    药方名称姜苋方处方马齿苋2两,生姜2两。功能主治久痢不止,或赤或白。用法用量上和匀,用湿纸裹,煨熟,不拘多少,细嚼,米饮咽下。摘录《普济方》卷二一二

  • 龙骨远志丸

    药方名称龙骨远志丸处方龙骨、朱砂、远志、茯神、茯苓、石菖蒲、人参。功能主治心肾虚弱,不梦而遗。用法用量《医学集成》本方用法:蜜为丸,朱砂为衣。摘录《金鉴》卷四十一

  • 神圣散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神圣散药方名称神圣散处方麻黄15克(去根、节)细辛15克 千蝎15克(一半微炒,一半生用)藿香15克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功能主治治头偏痛甚者。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薄荷酒或荆芥汤调

  • 定心龙胆丸

    药方名称定心龙胆丸处方龙胆(去苗)1两,茯神(去木)1两,白薇(焙)1两,栀子仁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玄参1两1分,羚羊角(镑)1两1分,甘草(炙)3分,人参1两,丹砂(别研)3分。制法上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