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理中茯苓汤

理中茯苓汤

圣济总录》卷一七五:理中茯苓汤

药方名称理中茯苓汤

处方茯苓1两(去黑皮),***1两(镑),赤石脂1两,黄连1两(去须),龙骨1两,厚朴1两(去粗皮,生姜汁炙),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焙),人参1两,干姜(炮)1两,桂2两(去粗皮),甘草(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小儿腹虚胀,脾气不调。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茯苓汤”。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东垣试效方》卷四:理中茯苓汤

药方名称理中茯苓汤

别名理中加茯苓

处方白术3钱,干姜3钱,炙甘草3钱,人参3钱,茯苓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焦寒湿。

用法用量理中加茯苓汤(《医学纲目》卷二十一)。

各家论述冰之令寒服之,谓之热因寒,用其寒以对足太阳之假热也,以干姜之辛热以泻真寒也。故曰真对真.假对假。

临床应用中焦寒湿:戊申春,一妇人六十岁。病振寒战栗,呵欠嚏喷,口亡津液,心下急痛而痞,身热近火,济下恶寒,浑身黄白睛黄,溺黄赤而黑频数,自病来身重如山便着床枕,其脉诊得左右关并尺命门中得弦而急极细,杂之以洪而极缓,左尺按之至骨,举指来实者,六脉按之俱空虚,先以轻剂去其中焦寒湿,兼退其洪大脉,理中汤加茯苓是也。

摘录《东垣试效方》卷四

猜你喜欢

  • 椒目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椒目丸药方名称椒目丸处方椒目45克(微炒去汗)汉防己45克消石60克杏仁60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别研入)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风水面

  • 矾倍丹

    药方名称矾倍丹处方白矾、五倍子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米糊为丸。功能主治汗多不止,并脐淋之候。用法用量或填贴脐中,或吞服亦可。摘录《医级》卷八

  • 加味理中丸

    《育婴秘诀》卷三:加味理中丸药方名称加味理中丸处方白术4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神曲1钱,砂仁2钱,干姜(煨)2钱,麦芽(炒)2钱,炙草1钱半。制法炼蜜为丸。功能主治脾胃虚寒,不进饮食,呕吐泻泄,或

  • 秦艽汤

    《证治准绳·疡医》卷五:秦艽汤药方名称秦艽汤别名秦艽牛蒡汤(《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处方秦艽(去芦)30克、防风(去芦)黄芩麻黄(去节)甘草(炙)玄参(去芦)***屑牛蒡子(炒)枳壳(去瓤,麸炒)川升麻

  • 花蛇丸

    药方名称花蛇丸处方僵蚕(炒)、白附子、南星、朱砂、全蝎、花蛇肉(酒浸,炙10次,去骨)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烂饭为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中风项强天钓,惊风痫疾。用法用量麝香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七

  • 沉香化滞丸

    《重订通俗伤寒论》:沉香化滞丸药方名称沉香化滞丸处方沉香6钱,山楂肉1两5钱,川锦纹1两5钱,川朴1两2钱,枳实1两2钱,槟榔1两2钱,条芩1两2钱,陈皮1两2钱,半夏曲1两2钱,生晒术1两2钱,广木

  • 防桂术苓散

    药方名称防桂术苓散处方白术5钱,茯苓5钱,防风5钱,巴戟天3钱,肉桂1钱,桂枝8分,天花粉2钱,黄耆2钱。功能主治理肺肾脾胃之气,兼以散邪。主风寒湿邪犯于三焦而致痹证,一身上下尽痛,有时而止,痰气不清

  • 马屁勃丸

    药方名称马屁勃丸处方马屁勃不拘多少。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久嗽。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汤送下。摘录《普济方》卷一五九

  • 冠心通络丸

    药方名称冠心通络丸处方丹参20g,旋覆花10g,杏仁10g,茯苓10g,茜草10g,干地龙10g,薤白10g,法半夏10g,山楂炭10g,五灵脂10g,生蒲黄15g,陈皮5g,建菖蒲5g,远志肉5g,

  • 黄汞丸

    药方名称黄汞丸处方加罗蔑尔5厘,龙脑5厘,大黄5分。制法为丸。功能主治霉毒。用法用量1日服尽。摘录《经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