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虎汤

白虎汤

伤寒论》: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30g知母9g甘草3g粳米6g

功能主治阳明气分热盛。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或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至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摘录伤寒论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三钱)石膏(五钱)甘草(一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治伤寒脉浮滑者,表里有热,若汗下吐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大渴,舌上干燥欲饮水者。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七十五两,甘草三十七两半,石膏(洗)十二斤半。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胸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七、八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宜服之。又治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

用法用量每服三钱,水一盏半,入粳米三十馀粒,煎至一盏,滤去滓,温服。

小儿量力少与之。或加人叁少许同煎亦得,食后服。

注意此药立夏后、立秋前可服。

春时及立秋后,并亡血虚家,并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伤寒论》: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6两,石膏1斤(碎),甘草2两(炙),粳米6合。

药理作用抗乙脑作用《中华医学杂志》(1964;7:456),用本方煎剂于实验性小白鼠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治疗中,与大青叶提取物、竹叶石膏汤、安宫牛黄散等对照组相比较,本方能提高小白鼠存活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差异。

功能主治清热生津,解暑毒,解内外之热,清肺金,泻胃火实热。主阳明气分盛热。壮热面赤,烦渴引饮,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伤寒大汗出后,表证已解,心中大烦,渴欲饮水,及吐或下后7-8日,邪毒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夏月中暑毒,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一切时气,瘟疫杂病,胃热咳嗽、发斑,小儿疮疱隐疹伏热;温病身热,自汗口干,脉来洪大,霍乱,伤暑发痧。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1升,日3次。

注意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

各家论述1.《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知母味苦寒,《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又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欲彻表寒,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石膏味甘微寒,热则伤气,寒以胜之,甘以缓之,欲除其热,必以甘寒为助,是以石膏甘寒为臣,甘草味甘平,粳米味甘平,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热气内蕴,消灼津液,则脾气燥,必以甘平之物缓其中,故以甘草粳米为之使,是太阳中暍,得此汤则顿除之,即热见白虎而尽矣。

2.《医方考》:石膏大寒,用户以清胃;知母味厚,用之以生津;大寒之性行,恐伤胃气,故用甘草粳米以养胃。是方也,惟伤寒内有实热者可用之。若血虚身热,证象白虎,误服白虎者死无救,又东垣之所以垂戒矣。

3.《伤寒来苏集》:石膏大寒,寒能胜热,味甘归脾,质刚而主降,备中土生金之体;色白通肺,质重而含脂,具金能生水之用,故以为君,知母气寒主降,苦以泄肺火,辛以润肺燥,内肥白而外皮毛,肺金之象,生水之源也,故以为臣。甘草皮赤中黄,能土中泻火,为中宫舟楫,寒药得之缓其寒,用此为佐,沉降之性,亦得留连于脾胃之间矣。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损脾胃之虑也。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4.《医方集解》: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甘草和中而泻心脾之火,或泻其于,或泻其母,不专治阳明气分热也。

临床应用1.温热:汪某某,男,54岁。患感冒发热,入某某医院,在治疗中身热逐步上升,曾屡进西药退热剂,旋退旋起,8天后仍持续发热达38.8℃,口渴,汗出,咽微痛,脉象浮大,舌苔薄黄。此为温热已入阳明,内外虽俱大热,但尚在气分,以白虎汤加味以治,处方:生石膏60g,知母12g,粳米12g,炙甘草9g,鲜茅根30g(后下),鲜芦根30g,连翘12g。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下午及夜间连进2剂,热势下降,体温38℃,次日原方续进2剂,热即下降到37.4℃,后将石膏量减至45g,2剂后体温已正常。

2.中暑:某儿,8岁,中暑,身灼热烦渴,四肢懈惰,一医与白虎汤,二旬余日,犹不效,先生曰:某医之治,非不当,然其所不效者,以剂轻故也,即倍前药与之(贴重10钱),须臾发汗如流,至明日善食,不日复故。

3.三阳合病:某男,70余岁。秋患伤寒证,不治,久而化热,便难溲赤,头常晕,渐加剧,不能起坐,坐则房屋旋转。发热间或恶寒,继则昏蝥,发则口木舌强不能言,手足亦不能动,耳聋,呼之如无所闻,目灼灼直视,约需1小时始复常态,时谵语。曾数就医,均以老年体虚,治当滋补,服药无效,病反日进。其中有认为病有热象,当用清凉者,投之小效。迁延至春不愈,后来我处诊治。脉六部洪滑,舌苔黄厚,口渴引饮。与三阳合病相近,治当用白虎汤。处方:鲜茅根120g,生石膏60g,知母、花粉各15g,粳米9g,甘草6g。服药后病人顿觉清爽,眩晕大减,是日昏蝥仅发2次,但脉之洪滑不减,知其蕴热尚炽,原方加量,先煎茅根,取汤去滓,再入余药,煎取清汤3碗,每小时1碗,日尽1剂。2天后身即不重,耳不聋,转侧自如,昏蝥已不发。又服6-7剂,口亦不渴,舌苔渐薄,大便亦通,更进5剂,头晕始去。

4.热厥证:史某某,女性,38岁,农民。急诊时病人已陷入昏迷3小时。发热已2日,急性热性病容,体质营养良好,全身多汗,皮肤湿润,体温40.5℃,手足微冷,心跳急速,口腔干燥,白色薄苔,脉滑而有力,腹诊腹壁紧张度良好,无抵抗,压痛。来院后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0毫升,为处白虎汤原方。6小时后病人诉口渴,给饮凉开水少量,次日神志清楚,诉头痛乏力,体温38.5℃,续服前方,病情续有好转,第3日恢复常温,又5日痊愈。

摘录伤寒论

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1两,甘草(炙微赤,锉)1两,麻黄2两(捣碎),粳米1合。

制法上挫细。

功能主治阳毒伤寒,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渴,烦躁不解,脉洪大者。

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煮米熟为度,去滓,分温3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五引《三因》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龙骨(研)1两,白石英(研)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人参1两,桑根白皮(锉)1两,百合1两,磁石(煅,醋淬10遍)1两,玄参半两,大豆1合。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肺气劳伤。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6分,更入酒半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回春》卷二: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5钱,知母2钱,粳米1勺,甘草7分,人参1钱,五味子10粒,麦门冬(去心)1钱,山栀1钱。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阳明经汗后脉洪大而渴,或身热有汗不解。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秋感热之疫疠,或阳明下后,大便不固,热不退者,或湿温证热不退而大便溏者,依本方加苍术;若伤寒汗下后,自汗虚热不退,加苍术人参

注意无汗脉浮,表未解而阴气盛,虽渴不可用白虎汤;里有热者方可用。

摘录《回春》卷二

《顾氏医径》卷五: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金斛、知母连翘竹叶粳米玄参、山栀、淡芩、生甘草

功能主治疹已出而烦渴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五

《校注妇人良方》卷七: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知母2钱,石膏2钱,粳米半合。

功能主治胃热作渴,暑热尤效;又治热厥腹满,身难转侧,面垢谵语,不时遗溺,手足厥冷,自汗,脉浮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七

《女科万金方》: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别名知母石膏

处方知母石膏甘草糯米1合。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感冒风寒,表里俱热,狂言妄语,后结不解,大热大渴;及暑热发渴;妇人身热如蒸而渴者。

用法用量知母石膏汤(《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方中知母石膏甘草用量原缺。

摘录《女科万金方》

普济方》卷四○三:白虎汤

药方名称白虎汤

处方石膏4两,知母1两半,人参4两,甘草(炙)2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热及中暑烦渴;并治小儿痘疱、麸疹、癍疮赤黑,出不快,及疹毒余热。

用法用量糯米煎,米熟为度,子母同服,但加生姜大枣煎。渴盛者,更加干葛,春冬秋寒有证亦服,但加枣煎。小儿减半。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猜你喜欢

  • 固肠煎

    药方名称固肠煎处方附米、牡蛎、黄耆、白蔹、赤芍、当归、川芎、人参、陈皮、甘草、桔梗、白术、矾石、五味子。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胃与大肠虚滑,遗粪不知。用法用量7日外,加茯苓、熟地。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 当归活血散

    《儒门事亲》卷十五:当归活血散药方名称当归活血散别名当归和血散(《医方类聚》卷一九二引《神效名方》)。处方当归6克没药4.5克乳香1.5克白芍药9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主疮疡未发,痛不可忍;以及妇人

  • 补肾磁石汤

    药方名称补肾磁石汤处方磁石2两(醋淬7遍),山茱萸(洗,炒)1两,菖蒲(米泔浸1宿,锉,焙)1两,芎?1两,牡荆子1两,茯神(去木)1两,白芷1两,枳壳(去瓤,麸炒黄)1两,甘草(炙,锉)1两,陈橘皮

  • 利湿散

    药方名称利湿散处方宫粉1两,枯矾1两,硼砂5钱,轻粉1钱。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踝下湿郁疔疮,但觉其中如有溃脓之意者。用法用量先用针刺出毒水,继用纸捻沾药末下在针孔内,外用膏药敷之;俟其孔稍大,再多

  • 辅相振阳丸

    药方名称辅相振阳丸处方人参15.0克 巴戟300克 炒枣仁麦冬各150克菟丝子300克远志柏子仁肉桂各60克茯神枸杞各90克黄耆240克当归仙茅各120克白术180克 人胞1个陈皮15克阳起石(火煅,

  • 海桐皮汤

    《医宗金鉴》卷八十八:海桐皮汤药方名称海桐皮汤处方海桐皮铁线透骨草明净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4.5克(酒洗)川椒9克川芎3克红花3克威灵仙白芷甘草防风各2.4克制法共为粗末,装白布袋内,扎口。功能主治治跌

  • 扶羸黑白丹

    药方名称扶羸黑白丹处方黑丹:麋茸(去床骨皮毛,酒浸一宿,酥炙令黄)、鹿茸(事治如麋茸之法)各等分,白丹:钟乳粉。制法黑丹: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白丹:糯米糊为丸。上用此二丹,杂之而服。如觉血

  • 甘草法

    药方名称甘草法别名甘草汤处方甘草如中指节(炙,碎)。功能主治吐去胸中恶汁,智慧无病。主用法用量甘草汤(《千金》卷五)。摘录《幼幼新书》卷四引《肘后方》

  • 鱼鳞汤

    药方名称鱼鳞汤处方生地20克,熟地20克,黑芝麻40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15克,白藓皮15克,地肤子15克,当归2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丹参15克,苦参15克,防风15克,蝉蜕10克,甘草

  • 葱桃散

    药方名称葱桃散处方细茶2钱,生姜(捣)2钱,胡桃肉(研)2钱,葱白(捣)2钱。功能主治伤风初起,头疼发热,鼻塞畏寒。用法用量上以水1大碗,煎7分,热服。盖被出汗。摘录《万氏家抄方》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