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红豆丸

红豆丸

卫生宝鉴》卷十三: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胡椒缩砂 拣丁香红豆各21粒

制法上药为末,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治呕逆膈气,反胃吐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去核枣1个填药,面裹煨熟,细嚼,空腹时用白汤下,日三服。

摘录卫生宝鉴》卷十三

瑞竹堂经验方》卷二: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芽(炒)半夏(汤泡七次)缩砂仁神曲(炒)各45克硇砂(醋化)甘草青皮(去瓤)陈皮(去白)郁金红豆藿香棠球 蓬莪术良姜荜茇各60克丁香15克(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脏腑泄泻,名为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腹时用米汤送下。病甚者,日三服。

摘录瑞竹堂经验方》卷二

《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丁香21个,胡椒21个,缩砂21个,红豆11粒。

制法上为末,生姜汁为丸,如皂角子大。

功能主治诸呕逆,膈气翻胃,吐食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用大枣1个,去核,填药,面裹,慢火烧熟,空心细嚼,白汤送下,每日3次。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五引《施园端效方)

《瑞竹堂方》:红豆丸

药方名称红豆丸

处方麦糵(炒)1两半,半夏(汤泡7次)1两半,砂仁1两半,神曲(炒)1两半,硇砂(醋化)1两,甘草1两,青皮(去瓤)1两,陈皮(去白)1两,郁金1两,红豆1两,藿香1两,棠球1两,蓬术1两(煨),良姜2两,荜茇2两,丁香半两(不见火)。

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飧泄。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空心米饮或随物送下。病甚者日进3服。

摘录《瑞竹堂方》

猜你喜欢

  • 北味吴萸汤

    药方名称北味吴萸汤处方肉蔻霜1钱,北味6分,吴萸(泡)5分,白术(净炒)1钱5分,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肾泄,五更即溏泻,经年不愈。摘录《不知医必要》卷三

  • 黄芪鸡汁粥

    药方名称黄芪鸡汁粥处方母鸡1只(重约1000~1500克)黄芪15克粳米100克制法将母鸡剖洗干净浓煎鸡汁,将黄芪煎汁,每次以粳米100克煮粥。功能主治益气血,填精髓,补气升阳,固表止汗。适用于久病体

  • 黄瓜霜

    药方名称黄瓜霜处方焰消8成,白矾2成。制法将大黄瓜瓤取出,纳消、矾于内,悬风处,俟霜出刮下,加冰片少许,为细末。功能主治喉证。用法用量用时吹患处。注意吹药时不可又服别药。摘录《急救经验良方》

  • 大效疏风散

    药方名称大效疏风散处方锦纹大黄(紧实者)3钱,鸡心槟榔2钱,旧陈橘皮(去白)2钱,朴消1钱,黑牵牛1分(半熟)。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婴孩小儿,惊、热、风、痰4证,结聚于胸臆之间,令儿昏困沉重,关窍不通

  • 野茴香膏

    药方名称野茴香膏处方野茴香222克除虫菊根44克白鲜皮44克干姜44克蜂蜜1.1千克制法将蜂蜜倒人容器内,置沸水中溶化(水浴),搅拌除沫,将上药共研细过筛之药面,徐徐倒人蜜内,充分搅拌成稀糊状,放置成

  • 小儿百寿丸

    药方名称小儿百寿丸处方钩藤45g僵蚕(麸炒)45g胆南星(酒炙)75g天竺黄75g桔梗30g木香75g砂仁45g陈皮75g苍术(制)75g茯苓30g山楂(炒)150g 六神曲(麸炒)45g麦芽(炒)4

  • 隔纸膏

    《外科启玄》卷十二:隔纸膏药方名称隔纸膏处方龙骨6克血竭1.5克轻粉1.5克冰片0.3克阿魏0.6克乳香没药各3克麝香0.3克 黄丹(飞)30克 生芝麻27克(捣末)香油90毫升功能主治治臁疮日久,顽

  • 丹砂乌梅丸

    药方名称丹砂乌梅丸处方乌梅10分,恒山10分,知母6分,***6分,丹砂5分,龙胆6分,甘草6分,人参6分,苁蓉6分,桂6分,鳖甲8分,香豉1大合,桃仁49个,虎骨8分,升麻8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 人参当归散

    药方名称人参当归散处方干地黄、人参、当归、肉桂(去粗皮)、麦门冬(去心),各一两;白芍药二两。炮制上为粗散。功能主治治产后去血过多,血虚则阴虚,阴虚生内热,内热曰烦,其证心胸烦满,吸吸短气,头痛闷乱,

  • 干漆汤

    《千金》卷四:干漆汤药方名称干漆汤处方干漆1两,萎蕤1两,芍药1两,细辛1两,甘草1两,附子1两,当归2两,桂心2两,芒消2两,黄芩2两,大黄3两,吴茱萸1升。功能主治月水不通,小腹坚痛不得近。用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