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耳底油

耳底油

药方名称耳底油

别名治耳油

处方桃仁油2钱(炼),冰片2分,麝香1分。

制法先将冰片麝香研极细,与核桃油和匀。

功能主治消炎止痛,除湿解毒。主耳内生疮,流脓流水,肿痛作痒。

用法用量治耳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注意忌辛腥食物。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猜你喜欢

  • 附子荜茇丸

    《鸡峰》卷十四:附子荜茇丸药方名称附子荜茇丸处方黑附子(炮,去皮脐)1两,荜茇1两,干姜(炮)1两,良姜(锉)1两,丁香1两,吴茱萸(汤洗,焙)1两,肉桂(去皮)半两,山茱萸(去核,炒)半两,草豆蔻半

  • 椿皮膏

    药方名称椿皮膏处方臭椿树皮(在土中者佳。去粗皮,只用白皮)2斤。制法上切碎入锅,水熬,滤去滓,文武火熬成膏,薄摊漂布上。功能主治腹中痞块。用法用量先以生姜搓去垢腻,以火烘热膏,贴块上。初微痛,半日即止

  • 扶阳汤

    药方名称扶阳汤处方鹿茸15克(生,锉末,先用黄酒煎透)熟附子9克人参6克 粗桂枝9克当归6克蜀漆(炒黑)9克功能主治益气补血,扶阳祛寒。治少阴三疟,久而不愈,气血两虚,形寒嗜卧,发时不渴,舌淡,脉微。

  • 白带丸

    《中国药典》:白带丸药方名称白带丸处方黄柏(酒炒)150g椿皮300g白芍100g当归100g香附(醋制)50g性状为棕黑色的水丸;味苦。炮制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黄柏等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 五加皮浸酒方

    药方名称五加皮浸酒方处方五加皮(三两) 熟地黄(三两)枳壳(麸炒.一两)防风(一两)干姜(炮.一两)独活(二两)地骨皮(二两)牛膝(去苗.二两) 鸟喙(炮裂.去皮脐.二两)石楠叶(二两)丹参(一两)

  • 提毒丹

    药方名称提毒丹别名七星丹(《疡医大全》卷七)、八仙丹(《疡医大全》卷七)。处方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6克 元参(瓦上焙脆)前胡(瓦上焙脆)血竭麝香各1.2克 生斑蝥24克(去净头、足、翅,阴阳瓦焙

  • 补肺清肺化痰汤

    药方名称补肺清肺化痰汤处方天冬、麦冬、大生地(炒)、百部、百合、阿胶、川贝母、知母、北沙参、钩藤、枇杷叶、竹茹、马兜铃、栝楼仁。功能主治肺虚气粗,鼻扇有痰。用法用量水煎服。收后20余日,可用大熟地、生

  • 二贤汤

    《百一选方》卷五:二贤汤药方名称二贤汤处方橘红120克 炙甘草30克功能主治化痰理气,健脾消滞。主痰阻气滞,食后胸满。用法用量上药为末,白汤调服。摘录《百一选方》卷五《百一》卷五:二贤汤药方名称二贤汤

  • 缩脾饮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缩脾饮药方名称缩脾饮处方缩砂仁、乌梅肉(净)、草果(煨.去皮)、甘草(炙),各四两。干葛、白扁豆(去皮.炒),各二两。炮制上俰咀。功能主治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

  • 豆蔻四神丹

    药方名称豆蔻四神丹处方龙骨1两,豆蔻1两,硫黄1两,附子1两,干姜1两,桂1两。制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虚冷。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米饮送下。摘录《鸡峰》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