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白术汤

茯苓白术汤

医方集解》: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白术各等分。

功能主治心下支饮,常苦眩冒。

摘录医方集解

《易简方》: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白术1两,附子1两,甘草半两,茯苓半两,官桂半两。

功能主治冒雨湿着于肌肤,或因汗出浸渍,或因澡浴得病,腰重脚弱,身体烦痛,头眩。

用法用量普济方》本方用法“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七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易简方》

《三因》卷五: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1两,干姜(炮)1两,甘草(炙)1两,白术1两,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冒暑毒,加以着湿,或汗未干即浴,皆成暑湿。湿温寒热,头目疼痛,胸满妄言,多汗,两胫逆冷者。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盏,煎7分,去滓,食前服。

摘录《三因》卷五

圣济总录》卷二十五: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去黑皮)1两,白术3分,桂(去粗皮)3分,甘草(炙、锉)半两,芎藭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吐后,心下逆满,松悸不定,起即头眩。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五

《直指》卷三:茯苓白术汤

药方名称茯苓白术汤

处方茯苓干姜(炮)、甘草(炙)、白术、辣桂、苍术(炒)各等分。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中湿,身体痛重。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直指》卷三

猜你喜欢

  • 二车丸

    《医心方》卷十引华佗方:二车丸药方名称二车丸处方蜀椒1斤,干姜(大小相称)20枚,粳米1升,朗陵乌头(大小相称)20枚,煅灶中灰1升。制法以水1斗半渍灰,练囊中盛,半绞结,纳灰中1宿,晒干之;皆末诸药

  • 磁石木香丸

    药方名称磁石木香丸处方磁石3两(烧令通赤,以醋淬7遍,捣碎,研,水飞过),木香1两,附子3两(炮裂,去皮脐),干姜3两(用浆水1斗,盐花1合,与附子一处以慢火煮,水尽为度,切片,焙干),汉椒3两(醋浸

  • 揩齿白石英散

    药方名称揩齿白石英散别名白石英散处方白石英1两,珊瑚半两,海蛤半两,琥珀半两,海水沫1分,丹砂1分,钟乳(研)1分。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揩齿鲜白。主用法用量白石英散(《普济方》卷七十)。摘录《圣济总

  • 黑豆煎

    《圣济总录》卷八十一:黑豆煎药方名称黑豆煎处方黑豆5升(雄者),桑根白皮5两(锉,以上用水2斗,煮令豆烂,取净汁,更入后药),羌活(去芦头,为末)半两,蒺藜子(炒,为末)半两,海桐皮(为末)半两,吴茱

  • 降气散

    药方名称降气散处方青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巴豆14个。制法上药同一处炒,令巴豆焦赤,取青橘皮捣为细末,巴豆不用。功能主治上气喘急,心胸满闷。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降气汤”、“青皮散”

  • 扶抑归化汤

    药方名称扶抑归化汤处方党参3钱,茯苓3钱,白术1钱5分,当归2钱,附子8分,木瓜1钱(酒炒),青皮1钱,蒺藜3钱,广皮1钱,厚朴1钱,木香5分,砂仁1钱,牛膝2钱,生姜3大片。功能主治扶土抑木,兼化阴

  • 胃疸汤

    药方名称胃疸汤处方茵陈苍术陈皮白术茯苓猪苓泽泻黄连栀子防己葛根秦艽功能主治治谷疸。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医宗金鉴》卷四十二

  • 沉香黄耆散

    药方名称沉香黄耆散别名黄耆散处方沉香(锉)1两,绵黄耆(锉)1两,人参(去芦)1两,当归(去芦,洗净,焙)1两,赤芍药1两,木香半两,桂心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小儿荣卫不和,肌瘦盗汗,骨蒸多渴,

  • 八子丸

    药方名称八子丸处方青葙子1两,决明子(炒)1两,葶苈子(炒)1两,车前子1两,五味子1两,枸杞子1两,地肤子1两,茺蔚子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生干地黄(洗,焙)1两,细辛(去苗叶)1两,肉桂(

  • 和太师牛黄丸

    药方名称和太师牛黄丸别名牛黄丸处方石燕1两,蛇黄1两,磁石(上3味并火烧醋淬9遍,细研)1两,雄黄(研,飞)1两,辰砂(研,飞)1两,石绿(研,飞)1两,牛黄半两,粉霜(研)半两,轻粉(细研)半两,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