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茯苓粥

茯苓粥

《民间方》:茯苓粥

药方名称茯苓粥

处方茯苓粉30克粳米100克 红枣20枚

制法先将红枣文火煮烂,连汤放入粳米粥内,加茯苓粉再煮粉沸即成。

功能主治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用法用量每日服2次,可酌加红糖。

摘录《民间方》

圣济总录》卷一九○:茯苓粥

药方名称茯苓粥

别名白茯苓粥

处方茯苓(去黑皮,取末)半两,粳米2合。

制法上药,以米淘净煮粥,米熟即下茯苓末。

功能主治健脾益胃,利水消肿。主产后无所苦,欲睡而不得睡。老年性浮肿,肥胖症,脾虚泄泻,小便不利,水肿。

用法用量白茯苓粥(《长寿药粥谱》引《直指》)。

注意老年人脱肛和小便多者不宜服食。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圣惠》卷九十六:茯苓粥

药方名称茯苓粥

处方茯苓1两,麦门冬1两(去心),粟米2合。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心胸结气,烦闷恐悸,风热惊邪口干。

用法用量先以水2大盏半,煎至1盏半,去滓,下米煮作粥,温食。

摘录《圣惠》卷九十六

猜你喜欢

  • 唇风饮

    药方名称唇风饮处方防风9克,芥穗9克,薄荷6克,连翘12克,焦栀9克,黄芩9克,生石膏9克,白术9克,白芍6克,当归9克,滑石9克,苡仁12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散风,清热,除湿。主脾胃湿热,复受风邪

  • 脾肾双补丸

    药方名称脾肾双补丸处方人参(去芦)500克 莲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块,炒黄)500克菟丝子(如法研细末)750克五味子(蜜蒸,烘干)750克山茱萸肉(拣鲜红肉厚者,去核,烘干)500克 真怀山药(炒

  • 备急散

    《医方类聚》卷七十五引《施圆端效方》:备急散药方名称备急散处方盆消120克紫河车青黛各15克蒲黄30克甘草60克薄荷75克僵蚕9克(炒)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入消研匀。功能主治主咽喉肿痛生疮,涎堵水米难下

  • 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

    药方名称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处方白茯苓(去皮,净)500克 大红枣(煮,去皮、核,取肉)250克 胡桃肉(去壳,泡,去粗皮)180克 白蜂蜜3千克(置锅内熬滚,入前三味调匀,再用微火熬膏倾入瓷坛内,又加

  • 保生大佛手汤

    药方名称保生大佛手汤处方当归1两5钱,川芎1两,杜仲1两,甘草5钱,香附5钱,阿胶5钱(溶化入),熟艾5钱。功能主治大补气血,行气止痛。主妇人怀孕,或从高坠下,致伤胎气,腹痛见血;或举重用力,便有筑磕

  • 补阴丸

    《丹溪心法》卷三:补阴丸药方名称补阴丸别名虎潜丸(《景岳全书》卷五十七)、补阴种子丸(《医学正印》卷上)。处方黄柏250克(盐、酒炒)知母(酒浸,炒)熟地黄各90克龟版120克(酒浸,炙)白芍(炒)陈

  • 地肤子煎剂

    药方名称地肤子煎剂处方地肤子15g,蛇床子15g。功能主治毛囊炎。用法用量水煎洗。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 定风膏

    药方名称定风膏处方全蝎(头尾全者)49个(去毒,每个用生鲜薄荷一叶裹之,用丝缚定,火上焙燥,研为末),朱砂少许,麝香少许。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胎痫。因胎中受惊,或因食毒所感,其候

  • 调经回春膏

    药方名称调经回春膏处方当归3两,生地1两,肉桂(去粗皮)1两,厚朴1两,全蝎1两,白芷1两,玄胡1两,防风1两,蓖麻子1两,杏仁1两,花粉1两,白芍1两,黄柏1两,玄参(去芦)1两,草乌1两,乌药1两

  • 发汗散

    《串雅内编》卷一:发汗散药方名称发汗散处方绿豆粉麻黄(去根、节)甘草各等分制法上药研为极细末。功能主治发汗解表。主一切感冒风寒。用法用量每次3克,用无根水100毫升调服,即时汗出自愈。摘录《串雅内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