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补益地黄丸

补益地黄丸

太平圣惠方》卷三十:补益地黄丸

药方名称补益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30~60克五味子30克鹿角屑30~60克(微炒)远志(去心)30克 桂心30克 巴戟30克天门冬(去心,焙)45克菟丝子30克(酒浸三日,曝干,别捣为末)石龙芮30克肉苁蓉30~60克(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

用法用量空腹时以温酒下30丸。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

《圣惠》卷三十:补益地黄丸

药方名称补益地黄丸

处方熟干地黄1两,五味子1两,鹿角屑1两(微炒),远志1两(去心),桂心1两,巴戟1两,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石龙芮1两,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虚劳精少,阳事衰弱。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圣惠》卷三十

猜你喜欢

  • 荜茇粥

    《圣惠》卷九十六:荜茇粥药方名称荜茇粥处方荜茇1分,胡椒1分,干姜(炮裂,锉)1分,槟榔1分,桂心1分,粟米3合。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心中冷气,往往刺痛,腹胀气满。用法用量以水2大盏,水煮粥,候米熟,

  • 排脓托里散

    药方名称排脓托里散处方地蜈蚣、赤芍药、当归、甘草,各等分。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一切疮疖痈毒,及肠痈、背疽,或赤肿而未破,或已破而脓血不散,浑身发热,疼痛不可堪忍者。并治妇人奶痈,一切毒肿,并宜服之

  • 刺蓟饮子

    《圣惠》卷十八:刺蓟饮子药方名称刺蓟饮子别名刺蓟散处方刺蓟1两,生地黄1两,鸡苏半两,生姜半两,赤茯苓半两,青竹茹1分,生麦门冬1两(去心)。制法上锉细。功能主治热病,头痛壮热,鼻衄吐血,心中紧硬,遍

  • 槐胶散

    药方名称槐胶散处方槐胶2两,白花蛇2两(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黄),独活1两,白附子1两(炮裂),防风1两(去芦头),干蝎半两(微炒),干姜半两(炮裂),天南星半两(炮裂),天麻1两,麝香1分(细研)。

  • 养血助胃丸

    药方名称养血助胃丸处方当归(酒洗)30克川芎30克白芍(盐、酒炒)36克 熟地黄(姜汁浸,炒)24克人参15克白术(土炒)40克 白茯苓18克甘草(炙)9克山药(炒)30克莲子肉(去皮、心)30克扁豆

  • 寒湿煎

    药方名称寒湿煎处方紫苏、川芎、花椒、雨前茶。功能主治因风湿而头痛者。用法用量加葱白5寸,水煎,熏头一刻,热服,盖暖出汗。摘录《仙拈集》卷二

  • 抽薪汤

    《嵩崖尊生》卷八:抽薪汤药方名称抽薪汤处方生地、赤芍、当归、丹皮、荆芥、阿胶、滑石、大黄、玄胡粉、桃仁泥。功能主治膈热面赤,或胸中痛,或吐血色紫黑。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嵩崖尊生》卷八《治疹全书》卷上

  • 坎离丹

    《魏氏家藏方》卷六:坎离丹药方名称坎离丹处方伏火灵砂(细研)1两半,阳起石(酒煮)1两半,磁石(火煅,醋淬7次)1两半,钟乳粉1两半,龙齿1两(黑豆蒸1日,去豆)。制法上为细末,粽角为丸,如绿豆大。功

  • 虎杖根粉剂

    药方名称虎杖根粉剂处方虎杖根。制法上为散。功能主治清凉止痛。主烧伤。用法用量麻油调搽患处,每日3-4次。摘录《中医外科学》

  • 紫菀茸汤

    《重订严氏济生方》:紫菀茸汤药方名称紫菀茸汤别名紫菀汤(《赤水玄珠》卷七)。处方紫菀茸(洗)经霜桑叶款冬花百合(蒸,焙)杏仁(去皮、尖)阿胶(蛤粉炒)贝母(去心)蒲黄(炒)半夏(汤泡七次)各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