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解悬汤

解悬汤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6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4两,川芎2两,荆芥3钱,益母草3两,麦冬1两,炮姜1钱。

功能主治急救胃气而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胃中空虚,胃血干燥,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而乳头收,再4剂痊愈。

各家论述此方人参生胃气于无何有之乡,当归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荆芥、益母草分解各脏腑,以归其经络;用麦冬炮姜者,因阳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动而炎烧,产后不便大用寒凉,故用麦冬微凉之品,稍解其火势之烈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医林纂要》卷十: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3钱,川芎3钱,荆芥3分,益母草1钱,生地黄1钱,炮姜3分。

功能主治补血荣筋。主产后去血过多,气热血虚,肝筋缓弛,或乳少过服通乳之药,血不足于经脉而气虚,因儿之吮以下垂,则筋从所引而弛,致患乳悬证,两乳细小,下垂过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此补血汤;人参宜大补中气;川芎以行血中之气;荆芥去血中风湿;益母草补肝和胃,燥湿行血;生地黄滋血而平热则筋自收,用当病情,难产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补肝。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辨证录》卷十二: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栀子3钱,枳壳5分,砂仁3粒,白术5钱,人参1钱,茯苓3钱,薄荷3钱。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妇人怀抱忧郁,肝气不通,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闷痛除,2剂子悬定,3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

  • 炉甘石洗剂

    药方名称炉甘石洗剂处方炉甘石15g,氧化锌5g,甘油5ml。制法冷开水加至100毫升。充分摇匀后,直接外涂,每日多次。功能主治消炎,清凉,止痒。主各种急性无渗出性炎症,单纯性皮肤搔痒,热痱等。用法用量

  • 蚕消散

    药方名称蚕消散处方焰消1两,官硼5钱,冰片5分,僵蚕1钱。制法上为末。功能主治牙疼兼喉痹。用法用量掺患处。摘录《惠直堂方》卷二

  • 二妙丸

    《中国药典》:二妙丸药方名称二妙丸处方苍术(炒)500g黄柏(炒)500g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涩。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

  • 封脐丸

    药方名称封脐丸处方肉豆蔻(面裹煨熟)1钱5分,雄黄末1钱。制法上为末,醋糊为丸,如黄豆大,晒干。功能主治小儿泻吐。用法用量用1丸醋泡,少时放脐内,以膏贴之。摘录《良朋汇集》卷四

  • 大效五丁饮子

    药方名称大效五丁饮子处方白豆蔻5个(每个分作5块),生姜(切如皂子大)25块,京枣5个(每个分5块),半夏25个,甘草5寸(每寸分作5块)。功能主治疟发作重者。用法用量上于未发前1日至晚作1剂,水2碗

  • 天麻丸

    《中国药典》:天麻丸药方名称天麻丸处方天麻60g羌活100g独活50g杜仲(盐炒)70g牛膝60g 粉萆薢60g附子(制)10g当归100g地黄160g玄参60g性状为黑褐色的水蜜丸或黑色的大蜜丸;气

  • 鸡苏涂方

    药方名称鸡苏涂方处方生鸡苏。制法上药捣,厚涂之。功能主治火丹热毒之气,五色无定。用法用量宜先宣转,然后用药。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八

  • 除热方

    药方名称除热方处方龙骨4两,大黄4两,干姜4两,牡蛎3两(熬),滑石3两,赤石脂3两,白石脂3两,桂心3两,甘草(炙)3两。制法上为末,韦囊盛。功能主治大人风及小儿惊病、瘈疭,日数十发。用法用量大人3

  • 葵花散

    《医级》卷九:葵花散药方名称葵花散处方赤葵花10朵,白葵花10朵。制法上烧灰为末。功能主治带下臭秽如脓。用法用量用苍术、黄柏汤调服。摘录《医级》卷九《洁古家珍》:葵花散药方名称葵花散别名葵花汤处方葵花

  • 经验九藤酒

    药方名称经验九藤酒处方青藤4两,钓钩藤4两,红藤(即理省藤)4两,丁公藤(又名风藤)4两,桑络藤4两,菟丝藤(即无根藤)4两,天仙藤(即青木香)4两,阴地蕨(名地茶,取根)4两,忍冬藤2两,五味子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