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中散

调中散

奇效良方》卷六十四: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茯苓各6克丁香20个白术7.5克(炮)甘草15克(炙)紫苏7.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木瓜煎汤,入盐少许温服,不拘时。

摘录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医学心悟》卷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沙参90克荷叶(去筋净)30克 广陈皮(浸,去白)30克茯苓30克川贝母(去心,粘米拌炒)30克丹参60克陈仓米(炒熟)90克五谷虫(酒炒焦黄)30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

功能主治通噎膈,开关和胃。主噎膈。

用法用量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日三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幼幼集成》卷二: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木香川楝子没药茯苓上青桂 杭青皮莱菔子 陈枳壳槟榔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葱白6.6厘米,盐3克,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幼幼集成》卷二

《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白芷半两,黄柏1两(炒),陈橘(去瓤)2两(炒),干姜1两(炮),青橘皮1两(麸炒去瓤),草果1两(炒,和皮用),神曲1两(炒),厚朴3两(依常法修事),甘草2两(煨),苍术4两(米洛浸1宿,锉,炒香)。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消酒食。主胸膈胀满,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钱,入盐点;或泻痢,以生姜粥调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四引《修真秘诀》

普济方》卷三八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香附甘草、白茯苓天仙藤藿香白芍药、葛粉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泻、伤食泻。

用法用量每服1钱,食前乌梅甘草汤调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三

普济方》卷一三二: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柴胡1分,前胡(各去毛)1分,桔梗1分,贝母(去心)1分,牡丹皮(去心)1分,黄芩1分,麻黄1分,枳壳(只用青)4铢,栀子4铢,升麻半两,甘草1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伤寒吃转药,病热已减,然大腑馀热出后,终未快,精神昏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煎两3沸,去滓,食后临卧任意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二

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1钱,白茯苓1钱,白术1钱(煨),木香1钱,御米1钱,扁豆1钱,藿香1钱,诃子2个(煨),甘草1钱,石莲肉1钱(1方加丁香枳壳荜澄茄,肉豆蔻)。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下痢纯白;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胃气虚弱,呕吐腹胀;盘肠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陈米饮或甘草汤送下;如和气,紫苏木瓜汤送下;吐泻,气虚不食,头汗不止盐汤送下;胃气虚弱,呕吐腹胀,陈皮汤送下;盘肠气痛,木瓜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六引《傅氏活婴方》

活幼口议》卷二十: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白术人参、白茯苓甘草(炙)、陈皮罂粟壳。

功能主治小儿虚积痢,腹肚痛,里急频。

摘录活幼口议》卷二十

《朱氏集验方》卷十一: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诃子(煨)、陈皮木瓜、白扁豆(炒)、黄耆(蜜炙)、木香罂粟子(炒)、干紫苏叶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调气益脾。主小儿吐泻。

用法用量白汤点服。

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直指》卷十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别名调中汤

处方藿香叶半两,缩砂半两,蓬术(炮)半两,干姜(炮)半两,肉桂半两,茴香(炒)半两,草果半两,麦芽(炒)3分,益智仁3分,橘红3分,苍术(炒)2两,神曲(炒)2两,甜梗2两,甘草(炙)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止呕进食。主肠虚泄泻。

用法用量调中汤(《奇效良方》卷十四)。

摘录《直指》卷十三

《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去芦)、白茯苓木香(炮)、白术甘草(炙)、干姜(炮)、藿香叶、缩砂仁、香附子丁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饮食过度,胸膈不利,呕吐吞酸,腹胀肚疼。

用法用量每服1钱,加生姜大枣,煎汤送下;如肚腹痛,以白汤点下。

摘录《医方大成》卷十引汤氏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吉氏家传》: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人参半钱,白术半钱,肉桂1钱,***1钱,藿香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虚渴。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吉氏家传》

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莪术3分,京三棱3分,甘草1两,黄橘皮1两,独活1两,芎藭1两,防风1两,桔梗1两,白芷1两,白术1两,木香1两,青橘皮3钱。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胃气虚冷,少思饮食,面色痿黄,口无滋味,非时吐出清水,频发泄泻,忽时下黄沫白沫,呕逆恶心,身多寒栗,唇皮无光,肌肤不泽,肠内虚鸣,心腹刺痛,忽然心中沉冷气膈不安,一切脾胃虚冷证候。

用法用量每服2钱,空心入温盐煎点,任意吃。

摘录普济方》卷三十五引《杨子建万全护命方》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橘皮(去白,焙)1两,人参1两,木香1两,白茯苓半两,丁香半两,白术半两,大腹皮半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致脾胃不和。

用法用量每用1钱,水1小盏,加生姜3片,煎5分,去滓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张涣方

普济方》卷四○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茯苓人参紫河车甘草(炙)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痘疹。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2个,煎6分,分2-3次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三

《续名家方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牡蛎6两,甘草2两,丁香2两,肉桂2两,胡椒2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诸般腹痛。

用法用量白汤送下。

摘录《续名家方选》

《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龙骨1两,人参1两,黄连1两,阿胶(炙)1两,黄柏1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太多。

用法用量每服2方寸匕,煮米饮送服,日2次。愈停。

摘录《外台》卷二十五引《广济方》

《冯氏锦囊·杂症》卷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处方木香5分,川楝子(去皮核)5分,没药5分,人参5分,茯苓5分,桂(去皮)3分5厘,白牵牛25粒(一半生,一半炒)。

功能主治婴孩盘肠气,腹内筑痛。

用法用量葱白2寸,盐1捻,水煎,食前服。

摘录《冯氏锦囊·杂症》卷三

《圣惠》卷九十三:调中散

药方名称调中散

别名调中汤

处方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木香半两,黄连1两(去须,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谷痢不止,羸瘦腹胀,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调中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圣惠》卷九十三

猜你喜欢

  • 化管丸

    药方名称化管丸处方胡黄连(姜汁炒)1两,刺猬(火炙黄)1两,麝香3分。制法上为末,白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化管作脓。主痔疮瘘管。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白滚水送下。服过20日后,再服退管收功丸

  • 加味金刚丸

    《赵锡武医疗经验》:加味金刚丸药方名称加味金刚丸处方萆薢杜仲肉苁蓉巴戟天天麻僵蚕全蝎木瓜乌贼骨各30克菟丝子15克 精制马钱子60克(必须严格炮制,以解其毒)制法炼蜜为丸。每丸重3克。功能主治滋肝肾,

  • 十味芎苏散

    药方名称十味芎苏散处方川芎(二钱),紫苏、桔梗(去芦)、柴胡(去苗)、茯苓(去皮)、半夏、枳壳、陈皮,各一钱。干葛(一钱半),甘草(炙.半钱)。功能主治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

  • 导痰千缗汤

    药方名称导痰千缗汤处方半夏、南星、陈皮、茯苓、皂角、枳实。功能主治喘。摘录《脉因证治》卷上

  • 拂疼饮

    药方名称拂疼饮处方乌药1钱,南星1钱,僵蚕1钱,川芎1钱,麻黄1钱,苍术1钱,桂枝1钱,白术1钱,橘红1钱,竹沥1杯。功能主治湿痰湿火或风寒凝滞不散,手臂肿痛。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玉案》卷四

  • 仓公酒

    药方名称仓公酒处方当归(三分)防风(三分)独活(一两半)麻黄(一两一分)细辛(半两)附子(一个)功能主治治贼风,口噤,角弓反张。用法用量每服四钱,水酒各半煎服。口不开者抉开纳药。摘录明·方贤

  • 法炼灵砂丹

    药方名称法炼灵砂丹处方好硫黄3两,水银9两。制法择天医黄道火日午时,先研硫黄为末,用人家常使铁锅,盛以麸炭火,慢慢熔成汁,却离火,渐渐以水银入铫内,使铁匙抄二品同一处,凡三次,慢慢炼成青黑沙,候冷干燥

  • 宽中祛痰丸

    药方名称宽中祛痰丸别名祛风化痰丸处方半夏4两(汤泡7次,晒研为末,用生姜自然汁捏作饼,阴极干),荆芥穗1两,白矾(枯)1两,麻黄4两(去节),槐角子1两(麸炒),陈皮(汤洗,去白)1两,朱砂1两(研末

  • 清化汤

    药方名称清化汤处方半夏茯苓陈皮神曲山楂籽麦芽黄连(姜汁炒)青皮香附子山栀子功能主治治妊娠饮食停滞,胸腹饱闷,呕吐恶心。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产科发蒙》卷一

  • 化瘀方

    药方名称化瘀方处方枳壳(面炒)钱半,荆芥穗(略炒)2钱半。功能主治产后恶露不下,以致败血渗入大肠而利鲜血者;及腹中刺痛,但里不急、后不重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会约》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