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赤芍药丸

赤芍药丸

普济方》卷三○九: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芍药1两(用赤的),好乳香半钱,接骨木半两,川当归1两,川芎1两,自然铜1两。

制法上为末,用黄蜡4两溶,入前药末,搅令匀,候温软,众手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打伤筋骨,或内剉,或伤损折,疼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用法中接骨方用川乌草乌各1两,为末,用姜汁调作卷子,贴损处,又将绵缚定。

摘录普济方》卷三○九

《圣惠》卷八十四: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3分,桂心1分,柴胡半两(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赤茯苓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冷热不调,可思饮食,食即不消。

用法用量2岁以上服3丸,粥饮化下;4-7岁服7丸,以粥饮送下,日3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四

《鸡峰》卷十五: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半两,艾叶半两,附子半两,干姜半两,陈皮1两,当归1两,川芎3分,甘草3分,吴茱萸3分。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虚腹胁(疒丂)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温酒或醋汤送下。

摘录《鸡峰》卷十五

《圣惠》卷八十八: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别名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桂心半两,赤茯苓半两,柴胡半两(去苗),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丁奚,虽食不生肌肉,腹大,食不消化。小儿寒热久不解,仍不能食饮,苦食不消,哺露坚痞腹大,下痢不止。

用法用量芍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五)。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惠》卷五十八: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半两,桂心半两,羌活半两,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川芒消1两,槟榔1两,***仁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小便难,脐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以温水送下,晚再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圣惠》卷四十八: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桔梗1两(去芦头),细辛1两,桂心1两,木香1两,干姜1两(炮裂,锉),槟榔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川椒1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疝,心腹(疒丂)刺疼痛,胁下满胀。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热酒送下,日4-5次。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圣惠》卷四十三: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干姜3分(炮裂,锉),人参3分(去芦头),肉豆蔻半两(去瓤),雄雀粪半两(微炒),郁李仁1两半(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腹痛胀满,脐下有积聚,不欲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四十三

《圣惠》卷五十五: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朱砂半两(细研),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裂,锉),川椒半两(去目及闭口者,微炒去汗),桂心1两。

制法上为末,入朱砂研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诸尸鬼疰,中恶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10丸,暖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五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半,大黄1两半(锉,炒),吴茱萸1两半(汤洗,焙,炒),干姜1两半(炮),厚朴1两半(去粗皮,生姜汁炙,锉),细辛1两半(去苗叶),牡丹(去心)1两半,芎?2两,当归(炒,切)2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2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和涂酥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妇人月水不调,或多或少,脐下块结,痛如锥刺,不治即成劳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久冷劳可服至40丸,空心酒送下。觉暖即减丸数。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惠》卷八十八: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半两,柴胡半两(去苗),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桂心1分,赤茯苓半两,诃黎勒皮半两,木香1分,槟榔半两,鳖甲3分(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小儿伤饱,心胸妨闷,胁下或痛。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八十八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半,苦参3两,黄芩1两(去黑心),山栀仁1两,车前子1两(微炒),瞿麦穗1两,冬葵子(炒令香)1两半,大黄(炒)1两半。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心脏劳热,久积毒气,小肠气癃结,少腹急,小便淋沥,白浊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圣济总录》卷一五一: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2两,熟干地黄2两(焙),紫苏子(微炒)2两,贝母1两半(去心),桑寄生1两半,人参1两半,鳖甲1两半(去裙襕,醋炙),当归1两半(切,焙),芎?1两半,苦参1两,诃梨勒1两(煨,去核),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室女禀受怯弱,月水不调,或来或止,身体疼痛,时有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一

圣济总录》卷一六六:赤芍药丸

药方名称赤芍药丸

处方赤芍药1两1分,桂(去粗皮)1两,瞿麦(取穗)3分,大黄(锉,炒)1两半,槟榔2两(锉),当归2两(切,炒),羌活(去芦头)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产后风气壅结,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米饮送下,以利为度。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猜你喜欢

  • 草果熟水

    药方名称草果熟水处方乌梅3两,草果1两,干葛1两,白茯苓1两,甘草1两(炙),干姜1两半,缩砂仁半两。功能主治消暑止渴。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半两,水2碗,煎1碗,去滓,冷、热任意服。摘录《医方

  • 柳青散

    《青囊秘传》:柳青散药方名称柳青散处方薄荷5分,儿茶8分,黄连4分,青黛3分,冰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口舌破碎。用法用量先用蔷薇根汤漱口,后吹之。摘录《青囊秘传》《疡科捷径》卷上:柳青散药方名

  • 散热饮子

    药方名称散热饮子处方防风羌活黄芩黄连各30克制法上药共锉为末。功能主治散风清热。治眼赤暴肿。用法用量每次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食后温服。如大便秘涩,加大黄30克;如痛甚者,加当归、地

  • 退斑汤

    药方名称退斑汤处方生地12克,熟地12克,当归12克,柴胡9克,香附9克,茯苓9克,川芎9克,白僵蚕9克,白术9克,白芷9克,白藓皮15克,白附子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情志抑郁

  • 茶蜡丸

    药方名称茶蜡丸处方蜡、好茶。功能主治消毒生肌。主诸疮溃后。用法用量以熔蜡和好茶捏尖丸,塞孔中。又以牛角内粉屑,夹天花粉、真蚌粉干掺。摘录《直指》卷二十二

  • 黄耆补肺汤

    《鸡峰普济方》卷十一:黄耆补肺汤药方名称黄耆补肺汤处方黄耆30克 芍药45克半夏30克人参甘草各15克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治肺虚有热。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5片,大枣2枚,糖1杏

  • 缓息丹

    药方名称缓息丹处方半夏曲2两(半夏汤洗7次,研成末,姜汁和,候干,再为末,姜汁再和,共7-8次。取吃之,不辣为度),橘红5钱,天门冬半两,杏仁2两(去皮,尖,别研成霜)。制法上为末,次拌研细杏仁霜,炼

  • 参艾饮

    药方名称参艾饮处方条参4钱,前胡2钱,法夏(姜汁炒)2钱,僵蚕(姜汁炒)2钱,桔梗2钱,银花3钱,陈皮1钱,枳壳1钱,粉草1钱,艾叶3片。功能主治白喉寒证初起。寒邪在表,见白于关内或关外,色必明润而平

  • 参归散

    《脉因症治》卷上:参归散药方名称参归散处方知母(炒)人参(炒)秦艽(去尖芦)北柴胡(同术炒)鳖甲(麦汤浸七次)前胡各15克乌梅3个地骨皮川常山(酒浸三日)川归(同柴胡炒)甘草白茯苓各23克功能主治主虚

  • 蓬莪茂散

    药方名称蓬莪茂散处方蓬莪茂30克鳖甲60克(涂醋炙令黄,去裙棚)赤芍药15克槟榔30克肉桂30克(去皱皮)枳壳30克(麸炒微黄,去瓤)当归39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京三棱30克(炮,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