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

病名。太阳经病之一,亦称太阳表虚证。中风是外感风邪之意,与猝然倒地、口眼斜的中风不同。太阳中风的特征是发热恶风,汗出脉缓。《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注解伤寒论》卷二:“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也。……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溯源集·中风正治》:“中风,风伤卫也。……感之则为中风矣。然非独春令为然也,四时皆有之,唯春时为当令耳。发热者,风邪客于卫而郁蒸也,汗出恶风者,风邪袭于毛孔卫气不能司其开阖之常,玄府不闭,故汗自出,腠理疏而不克任受风寒,故恶风也。”参见太阳病条。

猜你喜欢

  • 紫云斑

    证名。指斑出色紫成片如云状者。属于紫斑的范围。《温疫论补注》上卷:“斑则有斑疹、桃花斑、紫云斑。”参见斑、紫斑条。

  • 脾痫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脾痫,面黄,下利,吐舌,羊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色痿黄,目直,腹满自利,四肢不收,其声如牛者曰脾痫。”《医林绳墨》卷六以痫

  • 口吐涎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 针挑疗法

    即挑治疗法,见该条。

  • 神光自见症

    证名。又名神光自现症、电光夜照。《证治准绳·杂病》:“目外自见神光出现,每如电闪掣,甚则如火焰霞明,时发时止,与视瞻有色之定者不同,乃阴精亏损,清气怫郁,玄府太伤,孤阳飞越”所致。今之视网膜刺激、闪辉

  • 见郑栎庵《女科经验方传灯》。又称歇经。指未婚女子,月经初潮后,复又经闭,诊其面色不黄,饮食如常,身又无热者,名曰歇。不属病态。

  • 欧阳植

    【介绍】:明代医生。字叔坚。景陵(今湖北天门)人。学儒,旁通医术,著有《救急疗贫易简奇方》1卷。

  • 饮酒发热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 许维贤

    【介绍】:见许佐廷条。

  • 室女经闭骨蒸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未婚女子多由肝肾阴虚,气血暗耗,阴虚热灼所致。症见经闭进而出现骨蒸,五心烦热,消瘦疲倦,颧赤等。治宜滋阴清热,补养气血。方用人参柴胡汤(人参、茯苓、白芍、干地黄、知母、麦冬